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ID:5630106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_第1页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_第2页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_第3页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_第4页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莱阳市府前中学吕海峰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心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

2、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一、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中等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象很少有人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中等生”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

3、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二、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人的“秉性”、“脾气”不同,有人急躁、有

4、人稳重、有人活泼、有人沉静,这是气质的不同。有人谦虚、有人骄傲、有人粗心马虎、有人细致认真、有人意志坚强、有人害怕困难,这是性格方面的差异。有人感知灵敏、记忆力好,有人长于想象、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如教育条、环境条、家庭条、意外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条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抛开个性的问题,以及其它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师的影响说,

5、“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在意志方面: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在能力方面: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

6、别人做得完美。在性格方面: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

7、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制度。“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间休息或外活动时,想参与进,却又担心别人嘲笑。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

8、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