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ID:5630112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0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1页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2页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3页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4页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小学数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计算、解决问题与空间图形,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概念

2、引入的教学策略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1、生活实例引入数学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绕去的毛线。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

3、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2、从直观操作引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从旧知迁移引入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

4、,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由于质数、和数是通过约数的个数划分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学生找出1、2、6、7、8、11、12、1的所有约数。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他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分分类吗?从而为引出质数、和数做好铺垫。又如:“乘法”的概念可从“加法”引入,“整除”的概念可从除法中的“除尽”引入。4、从情景设疑引入丰富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将两个

5、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然后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要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为引出“体积”做好了准备。、从动手计算引入有些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观察或操作,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例如:“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10/3,86/1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都除不尽,并且注意到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时,商也不断跟着重复出现,从而感知循环小数。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

6、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1、强化感知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

7、好准备。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2、重视表象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表象接近感知,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着从感知到概念的桥梁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是表象有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

8、渡到抽象概括。如:在直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