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doc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doc

ID:56338944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1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doc_第1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当前我们的办学思想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培养的不再是个别尖子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力差异,心理差异,品行差异,环境差异很容易就催生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存在每个班集体中,他们表现异常,存在许多缺点,如:自我管理意识差,责任感不强,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不遵守学校纪律;学习缺乏兴趣和求知欲,上课精力不集中,不善于动脑……这些学生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班有个学生叫

2、王大翔。他刚到我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总是不做,即使做了,也是抄袭别人的……每天总有科任老师或向我告状。在和家长沟通后才知道:他在语文成绩很差,上高中了连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掌握,理解性题就更不会做了,导致他各科成绩都差。再者,这名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力差。在本学期运动会期间,和我班另一名学生大打出手,致使其头破血流。对于这样的双差生,转化谈何容易。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

3、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出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他跟母亲过,后来母亲再婚,对他很少关心。我找来他的母亲,和他谈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希望他能多关心孩子,不要使他成为问题青

4、年,及时督促孩子写作业,有时间多陪陪孩子。我又让他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玩,以好带差,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他

5、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和以前相比判若两人,上课认真听课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有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想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他的成绩会有所提高的。通过这个问题学生的转化,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一、正确认识问题学生的存在班内出现部分问题学生纯属必然。凡问题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原因,或生活上、学习中遭受过某种挫折和打击,或受到过社会上某种

6、不良现象、风气的影响和毒害,或生理、心理上有着某种缺陷和不足等等。教师要给予他们理解,同情,热情关怀和帮助,不能盲目地指责、呵斥、嘲讽和挖苦,使他们孤独、苦闷、无望,从而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乃至逆反心理。二、主动谈心,弄清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爱护问题学生,一般思想品德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暂时落后。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让他们自信受挫。为了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要么与老师或同学之间保持一段距离,要么制造问题,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其实,问题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热情呵护,真诚相待。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诚心诚意地去感化他们、启迪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做自我剖析、自我检查,培养他

7、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客观的评价。在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反复,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灰心,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恒心,不然将前功尽弃。三、家校沟通,促进成长问题学生的转化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了让学生的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我们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