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ID:563410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0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_第1页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_第2页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_第3页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第4宋明理学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危机;程朱理学中“理”的含义,把握“理”的方法;陆王心学的内容。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3.宋明理学的社会影响。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积极讨论,踊跃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远流长的思想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和地位。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自学引导】【归纳总结】一、儒学的危机1.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

2、进步,汉代儒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以,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三教合一: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__________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二、理学的两大流派(一)程朱理学1.背景: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新兴的儒学到宋代确立了一套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

3、“理学”。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基本主张:(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这就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3)朱熹的成就:理学的__________;代表作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及影响: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4、,_________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_______朝将《四书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定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还流传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很大影响。(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1)心学概念: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2、王守仁:(1)阳明心学:明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王守仁认为学术流弊导致_________沦丧,主张以_________更新理学。(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_________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宋明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6、________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_______、_________,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直到了积极作用。1、何为“三教合一”?请在我们熟悉的孙悟空身上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2、理指什么?天理和人欲是什么关系?长期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如郭巨埋儿、丁香孝母、恣蚊饱血等对这些故事中的道德标准做一下评判。★3、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4、陆王

7、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求理的途径是什么?、王守仁“破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什么意思?能否在历史上找到“破心中贼难”的例子。【堂互动,合作探究】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8、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合作探究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合作探究二:小型辩论会:宋明理学的利VS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