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ID:9368958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9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_第1页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_第2页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

2、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探究: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二、宋明理学1、什么是理

3、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①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②主要思想:1)“理”。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2)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认识论)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

4、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探究:从材料中看出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3)标准: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

5、,灭人欲”妇女贞节观。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探究: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③主要理论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④地位和影响: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6、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背景: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程朱理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也”等观点。内容: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

7、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②求“理”的方法-----内心反省。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简单明了,不许要旁求他索,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都是烦琐而无用的求证方法,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认识来自心中,所谓“发明本心”也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③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2)阳明心学。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本身也逐

8、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