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ID:56360698

大小:3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2

201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石吟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导学目标】:1、识记、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链接】《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化石吟()奇幻()骸骨()猛犸()()葱茏()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

2、思。化石:海枯石烂:日转星移:一、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录音范读全诗,学生感受其中对自然高妙的赞叹和节奏韵律之美。3、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生物学知识理解诗歌内容。【合作探究】1、第1节:诗人用一组句构成排比,由、、推及到整个世界,顺序是从到,既增强了语势,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也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秘世界的想像和思考。2、第2节:诗人十分机智地再用一组句,点明,领起,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其中“逝去”与“”,“沉睡”与“”形成二组反义词,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3、第3节:是化石,把我们的

3、思绪“”,为我们描绘出“”,否定了“”,回答了生物进化的“”。4、第4节:是化石,裹藏着“”,为历史留下了“”。5、第5节:是化石,保存了“”,在“”的过程中,生命的形式由低级向高级演化。6、第6节: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使我们得以重现“”,一睹它们“”的风姿。至此,诗人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盛赞它是“”。7、第7节:回应1、2节,内容上既强调了,结构上又使全诗,形成一种的节奏美。其中“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2用心爱心专心8、由此可知,全诗共7节,

4、可分层,其结构形式是。9.《化石吟》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由此可知,本诗是借赞颂来赞颂大自然,进而赞颂。二、语言品味:①黑色的驱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②时光在你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有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细致描写了科学家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神奇景象的过程。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C、这音诗的最后一节是写化石说的“话”,具体回答了开头的问话,前后照应。D、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并用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显得亲切自然。2、阅

5、读于谦的《石灰吟》一诗,试与《化石吟》比较: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为抒情诗,但歌颂的对象和表达的情感不同,《化石吟》歌颂的是,赞美了;《石灰吟》则借比喻自己,表达不怕牺牲的坚定意志和坚贞不渝的高尚情操。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