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的制备.doc

胶体金的制备.doc

ID:56457451

大小:2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4

胶体金的制备.doc_第1页
胶体金的制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胶体金的制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1.煮金用容量瓶量取200ml超纯水加入到500ml锥形瓶中,将锥形瓶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板上,放入磁力搅拌子,打开搅拌旋钮至适当速度。用移液器吸取2ml1%氯金酸溶液于上述200ml超纯水中,搅拌1min,关闭搅拌旋钮,打开加热旋钮,加热至沸腾。打开搅拌旋钮至适当速度,快速

2、加入经微孔滤膜过滤。1%柠檬酸三钠溶液3.6ml,溶液在2分钟内由灰色变黑色最后变为红色,再继续加热搅拌10分钟。关掉加热旋钮,适当速度搅拌至室温,定容至200ml,4~C保存。由于金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柠檬酸三钠的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仅改变柠檬酸三钠的量,可以制备出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颗粒的金溶胶,100mL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量对金颗粒影响如下表0.01%氯金酸(mL)1%柠檬酸三钠(mL)金颗粒直径(nm)1005.010.01004.015.01001.525.010

3、01.050.01000.7560.01000.6070.01000.4298.01000.32147.01000.25160注:玻璃器皿必须彻底清洗,最好是经过硅化处理的玻璃器皿,或第一次配置胶体金稳定的玻璃器皿,再用双蒸水冲洗再用,否则影响金颗粒的稳定性,不能获得预期大小的金颗粒(硅化过程:将玻璃容器浸泡于5%二氯二甲硅烷的氯仿溶液中1min,室温干燥后,蒸馏水冲洗再干燥备用。)1.试剂必须保证严格的纯净,所有试剂必须用双蒸水或三蒸水并去离子后使用,并且使用前微孔过滤膜过滤,以除去可能混有的杂质。

4、2.配置胶体金溶液的PH以中性(ph7.2)较好,实验室尘粒要尽量减少,否则缺乏重复性。3.氯金酸极易吸潮,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金属钥匙,避免接触天平秤盘,由于氯金酸极易吸潮,配置时最好将一小包一次性溶解。4.金颗粒容易吸附在电极使之堵塞,故不能使用PH电极测定金溶液的PH值。影响金颗粒大小的因素1,如果有较多大小不等的金颗粒及有椭圆形、多角形存在时应重新制备。一般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加还原剂时不是一次迅速加入,而是分多次加入,搅拌不均匀,或者速度太慢没有搅拌起来。制备量的多少、容器的大

5、小、加热时间也会影响胶体金颗粒的大小胶体金原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当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该法现已发展成为诊断试纸条,使用十分方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