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

ID:56458703

大小:9.90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0-06-18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_第1页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_第2页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_第3页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_第4页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脊柱正骨手法探原颈肩腰腿痛科2刘益兵中医正骨手法概述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按摩推拿、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手法的操作要求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力量稳重适当切忌猛力、暴力主要适应症颈椎、胸椎、腰椎脊柱姿势综合征脊柱功能不良综合征移位综合征:颈椎、胸椎、腰椎移位综合征特点:有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脊柱与四周关节力学性失调探讨其机制创立和完善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正骨手法特点和机制脊柱相关疼痛临床治疗概述药物治疗---化学治疗止痛片麻醉药:按阶梯应用

2、其它:三环抗抑郁药、神经营养药等物理治疗—理学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电、光、声、磁、热等力的治疗:牵引、手法、运动、按摩推拿等手术治疗—无奈心理疗法正骨治疗理论基础疼痛的性质动态间盘模型脊柱的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骨错缝、筋出槽疼痛机制伤害感受器传入神经Aδ纤维和C纤维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脑干丘脑皮层伤害感受器伤害感受器存在于机体的多数组织,它们实际上是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存在于皮肤、皮下组织、滑膜性关节突关节的纤维性关节囊、纵韧带、脊突间韧带、黄韧带、椎体和椎弓旁、筋膜、腱膜、肌膜、硬脊膜、椎间盘的纤维环等。伤害感受器的激活就产

3、生疼痛。伤害感受器被激活有三种方式:机械刺激、化学刺激、热刺激化学性疼痛当组织受损或炎症反应时,组织中的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已酰胆碱、氢离子和钾离子等化学性物质的浓度增高,超过化学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化学性疼痛。化学性疼痛通常发生于创伤后20-30天之内,或有炎症反应时,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结核、其它细菌感染等。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浓度下降后,疼痛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止痛原则—减轻炎性反应止痛方法对因治疗:减少进一步炎性物质渗出对症治疗:加快炎性物质吸收机械性疼痛组

4、织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机械性伤害感受器的阈值时,伤害感受器被激活,产生机械性疼痛。外力去除后,组织复形,疼痛消失。(拉手指试验)止痛原则—使变形复位止痛方法—力学性创伤性疼痛是化学性疼痛和机械性疼痛的结合:软组织的过渡牵拉和损伤,产生机械性疼痛(锐痛)损伤后化学物质堆积,产生化学性疼痛(持续不适或钝痛)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组织,牵拉时产生间歇性机械性疼痛。疼痛特点机械性疼痛疼痛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姿势和体位对疼痛有明显影响化学性疼痛持续性疼痛疼痛发生于创伤后急性期,伴有红肿热痛的体征活动使疼痛加

5、重化学性疼痛:持续性:可由于活动而加重或减轻,但从不完全消失。机械性疼痛:可为持续性也可为间歇性,取决于组织形变某些运动方向可以减轻或缓解疼痛,相反方向则加重化学性疼痛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为主,力学治疗方法不合适机械性疼痛治疗方法:适用于力学治疗方法椎间盘运动椎间盘是脊柱弯曲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有4个轴线运动:挤压-分离、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脊柱屈曲时:剪切力增加,纤维环前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后部拉紧,髓核向后移动,椎间盘内压力增加;脊柱伸展时:剪切力减低,纤维环后部放松和膨出,纤维环前部拉紧,髓核向前移动,椎间

6、盘内压力减低;脊柱侧屈或旋转时:屈向侧纤维环松弛,对侧纤维环紧张,髓核向对侧移动只有在纤维环外层保持完整的条件下,脊柱的运动才可以产生髓核运动,应用力学治疗方法才有效脊柱的结构与生物力学颈椎胸椎腰椎腰椎的解剖与生物力学(颈椎、胸椎……)腰椎共5节曲度突向前椎间盘较厚,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活动范围大屈曲0-50°伸展0-30°旋转0-40°腰椎各方向运动时的变化屈曲:①椎体前缘靠近,后缘分开②剪切力增大③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后方韧带和软组织受牵伸④前纵韧带等前方结构放松⑤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分离⑥椎间盘纤维环前壁放松⑦椎间

7、盘纤维环后壁紧张⑧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⑨椎间孔增大。伸展①椎体前缘分开,后缘靠近②剪切力减小③后纵韧带、黄韧带等后方韧带和软组织放松④前纵韧带等前方结构紧张⑤上下关节突关节面靠近⑥椎间盘纤维环前壁紧张⑦椎间盘纤维环后壁放松⑧椎间盘髓核向前移动⑨椎间孔缩小。旋转①转向侧上下关节突关节靠近,对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分离②同侧纤维后侧方放松,对侧纤维环后侧方受牵伸③髓核移向对侧。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各种感染、疾病炎症活动期、中枢神经受累(脊髓受压体征、马尾病灶等)、严重骨骼疾病、韧带撕裂等骨关节肌肉系统不稳定因素、血管

8、性疾病、糖尿病晚期。相对禁忌证:轻至中度骨质疏松,无并发症;结构性/先天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非活动期;韧带松弛;孕妇(尤其最后2月);骨关节炎晚期或多节段;精神性或行为性疾病、既往腹部或胸部手术;服抗凝药或长期口服激素;近期重大创伤或手术后;服用止痛药后在止痛效应期内、严重疼痛,不能活动者。诊断方法在病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