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

ID:5653238

大小:3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21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_第1页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_第2页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_第3页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_第4页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1一、海淀区二模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1一、海淀区二模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2、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2009年北京二模语文诗歌鉴赏题汇总1一、海淀区二模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宝

3、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2分)  ③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①(2分)送别杨柳(2分)  ②(2分)明快;低沉。(意思对即可

4、)  ③(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意思对即可)  二、西城区二模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

5、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

6、蕴含的情感。(4分)  (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2)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3)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期间;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的怡然情感相融。  三、东城二模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

7、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

8、用玉阶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