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ID:56620680

大小:9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3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教学目标l.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3.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重点、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新授→课堂小结→反馈练习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知识要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黄河》根据画面判断这是我国哪一条河流视频动画引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

2、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况篇你知道吗(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①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源地及去向。加深学生对黄河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②黄河流经的省区?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③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④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贡献篇(过渡)①假设你是水利专家,打算如何利用黄河造福两岸的人民

3、?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图说明黄河的奉献:①水能资源丰富;②灌溉作用。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教师复备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②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同学们说说黄河还有几大贡献?学生根据资料说明黄河的奉献:③旅游资源;④中华文明发祥地。忧患篇(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资料:①黄河为什么“一石水,六斗泥”?学生根据图片和视频分析黄河为什么多沙。通过对黄河的忧患的

4、分析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②黄河在下游河段出现什么现象?你看到了黄河之害吗?根据视频找出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说出黄河之害。③接着我们来看两则报道,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为什么为害?发生在什么河段?学生根据报道、图表资料学会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及河段。④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出现了什么现象?(断流)学生根据图片找出断流发生的主要原因。⑤黄河上游分布着大面积草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而今这里有何变化?学生根据图片总结上游草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原因。⑥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出现了什么现象?根据报道发现黄河有污染现象。课堂小结同学们,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强化学习课堂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板书设计:黄河的治理一、概况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二、贡献 1.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作用    3.旅游资源     4.中华文明发祥地忧患忧患产生

6、原因解决措施泥沙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地上河泥沙淤积加固堤坝,修水库,水土保持凌汛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炸冰断流人为不合理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上游荒漠化人为破坏植树种草,合理放牧污染工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污污水处理,减少排污教学反思: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