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

ID:56794736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7-12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_第1页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_第2页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_第3页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_第4页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写在前面的话:近日,在正生名师工作室偶见征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兴之所至,驻足痴望。虽无缘现场答题,却可在此小试牛刀,不失为一次历练,甚喜,遂答之!1.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小学科学课里也有关于声音的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你怎样才能突出语言学习,体现出与科学课的不同?答:语文课和科学课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截然不同。这节语文课虽题为《声音的秘密》,但并不是在课上引领学生研究声音知识,而是要在学生读懂故事过程中,学习字词,学习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人文情感。2.人

2、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你谈到的了积累语言的问题,请举例说明积累语言主要有哪些方法?至少说出3种。答:摘抄积累,美读积累、背诵积累、交流积累……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你在说课中提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以这课为例说说你将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至少说出3种。教师回答时说到理解“煮熟”,我问:你觉得这个词需要理解吗?答:(1)可以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肢体语言理解,生活实例理解,媒体辅助理解……(2)不管要理解的是不是“煮熟”,视学生实际情况而定!4.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军神》课文开始对伯承的称谓是“病人”,最后是“军神”,中

3、间经历了哪些变化?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变化的呢?答: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因为伯承伤势严重却镇定自若让医生感到震惊;第二次变化,是因为伯承做手术拒绝使用麻药让医生心生敬佩。这些变化说明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是真正的男子汉。而此时,在沃克医生心中“病人”已然上升为“军神”。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你在说课中提到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请问你真正教学时如何有步骤的实施?第二个问题:除了这册教材中《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至少说出3个神话故事名字。答:(1)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复述方法,

4、如循线索复述、串关键词复述、按故事记叙要素复述等……然后学生同桌或小组尝试复述,最后进行复述展示(2)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很多,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神农尝百草……6.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你的教学设计的师生表演的环节,教师情绪饱满,话语慷慨激昂,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但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究竟是怎么结合的呢?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笑场,二是冷场,你认为问题出在哪,你将怎么做?答:在语文课上有些设计不一定非要和语言文字怎么结合,语文课决不是为了语言而语言,表演环节一是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是可以对

5、照感悟作者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三是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只要我们预设的目的明确充分,笑场和冷场无所谓,教师要稳住课堂节奏,笑有笑原,冷有冷因,查找不足,看看是不是哪个表演环节牵强,游离文本太远,动机和结果有时不成正比,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实现。7.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公开课上不少老师都要节选电影片段在课堂上播放,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做法的?第二个问题:教材有一幅插图,教学中你将如何有效利用?答:(1)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当时的战斗情景理解和想象地不到位,可以使用节选的电影片断辅以教学,但要注意播放的时机,

6、一定要在阅读文本之后,理解和感悟上有难度的时候再辅以教学。(2)文中插图适时地用在对五位壮士动作表情的朗读感悟上8.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文章的结尾段只有一句话:“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如果现在让你根据这个句子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你会怎么设计?答:“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是一个反问句,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而后进行把句子换说法,变成述句的训练;也可以根椐这个反问句针对本课文章容进行仿说训练。9.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月光曲》你在教学设计里把朗读课文作为家庭作业,为什么不在课堂上进行呢?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的原因吗?答:我

7、想不是时间够不够的问题,是对“读”的认识问题,读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家庭作业中更应该布置读的训练任务。10.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这是一首赞美改革开放的诗歌,第二节写道: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课后也提出体会它的含义。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可能还是不太理解,问: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就是挑会回一担担水,那什么不说“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清水”而说成“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呢?你怎么给学生解答。第二个问题:诗歌散文中还有类似的写

8、法吗?请举出一例说明。答:由于《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是一篇散文诗歌,作者既想写出在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条件艰苦,又想营造一种勤劳质朴、和谐恬静的乡土气息,所以此时运用借代的手法,借映在水面上夕阳代替清水。没找诗歌,信口说一句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