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

ID:56974429

大小:578.5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7-30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_第1页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_第2页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_第3页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_第4页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年11月29日第一章绪论一、训诂与训诂学1.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何谓“训诂”?(1)训、诂,散言时,都是“解释”之意,析言才有区别;(2)由于散言无别,所以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单言“诂”或单言“训”,也可连言为“训诂”或“诂训”;(3)“训”和“诂”本身兼具动词、名词两种用法,解释词义叫“训诂”,解释的词义也叫“训诂”。浅显的说,“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3.※何谓“训诂学”?※“训诂学”即是指以解释词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

2、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4.“新训诂学”20世纪40年代王力先生便提出要建立新训诂学的想法,主要目标就是让训诂学能从历史上观察语义的变迁。二、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1.指导训诂实践,培养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2.指导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水平;3.辨析词义,使人们增强运用词语的准确性;4.沟通方言,促进汉民族语的统一;5.研究汉语词义系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的训诂学。三、※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1.先看在语言学中的地位现代语言学根据语言三要素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此外还包括方言学、语源学、修辞学、词典学等

3、学科,其中与词汇学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训诂学”了。传统语言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三部分,分别就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进行研究,是一门以研究语言意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学问。2.训诂学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最密切,但不等于说训诂学就是自强不息1厚德载物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年11月29日语义学,只能说训诂学属于语义学范畴。因为训诂学和语义学还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训诂学经常要涉及语法结构、篇章大意、修辞手段等,而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第二,与语源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源学关系也比较密切,理由有二:一是语

4、源学从本质上说是研究语义发展变化的;二是语源学研究要借助许多训诂学资料。第三,与语音学的关系。语言的音和义是互相依存关系,不能分离的,所以可以“因声求义”,寻着语音的线索来发掘语义的可能。第四,与语法学的关系。古人的语法观念是伴随着训诂学而同时产生的。一般来说,词义有概括义和具体义,“概括义”又多是脱离具体句子而存在的,而“具体义”则会受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法构造规律而决定,所以训释词义就不能不考虑到句子的具体语法特点和结构。第五,与修辞学的关系。训诂要讲明大意,必然要涉及各种修辞手段。第六,与文字学的关系。欲训释词义,必先认识承载词义之文字形体。第七,与词典学的关系。二者原本就是一家第八,与

5、其他学科的关系。文史哲……四、信息时代训诂学存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训诂学作为一门挖掘语言信息的学科,千百年来都是通过解释语言来实现异时异地语言信息之交流,尤其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更是促进了训诂学的研究开展,同时训诂学的研究进步反过来又会加速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增强。五、研究训诂学的方法第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第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第三,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的结合;自强不息2厚德载物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年11月29日第二章训诂体式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一、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我国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的正文里,远在甲骨卜辞的正文中就已发现有训

6、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里含训诂就更多了,不胜枚举。总的来说,文献里的训诂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解释词语2.串讲句意3.说明章旨二、随文释义的注疏1.注疏的名称:传——先秦对经典最初的注解,又分义——义理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疏——疏通之义传等;义疏——疏通词义,别有“义注、义说——说明、解释,引申为解说;章、义证……”等称法解——分析语义;音义——辨析音义的书籍集解——○1集合众家的解释,○2通释章句——离章析句经传;2.注疏的内容:诂——解释词义;训——常与诂连言,称“诂训”;也会串讲文意;与注连言,称为“注训”;分析句读;笺——注书称笺,始于郑玄;校勘文字;注——阐述语法

7、;释——说明修辞手段;诠——具说事理,比如杨树达《词诠》诠解成语典故;述——考证古音古义,这种自汉代即有;学——叙事考史;订——平议或评议记述山川,地理书的注解,如《水经校——考核古书注》;证——取“征验”之义发凡起例,起于上古;微——微旨释义和叙事。隐——犹“微”也疑——如《毛诗释疑》自强不息3厚德载物新版《训诂学初稿》复习笔记2015年11月29日3.注疏的分类:注和疏,“注”只释经,“疏”兼释注。他人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