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

ID:57007233

大小:1.8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7-26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_第1页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_第2页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_第3页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_第4页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沪科版《10.2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ppt+flash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第1课时)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十章 机械与人庄严的一刻大家对这一现象有没有疑问?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旗手施加给五星红旗的力向什么方向?为什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还可以顺利升起呢?奥妙在哪?向上向下旗杆的顶部安装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滑轮滑轮轴带凹槽的轮.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的定义: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尝试采用绳,一个滑轮,铁架台将勾码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细线滑轮钩码铁架台方案一方案二实物图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滑轮的分类下列各图中利用了

2、动滑轮的是()D思考这两种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共同点区别都使物体向上运动通过实验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研究使用定,动滑轮将物体竖直向上提升过程中,用力大小、方向,移动距离与物重、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和力的大小尺子测量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匀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物重G拉力F物体上升距离h(cm)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cm)大小方向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匀速)物重拉力F物体上升距离h(cm)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3、s(cm)大小方向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经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结论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拉=G物S绳=h物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浪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G物F=(G物+G动)S=2hOrrFFG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l1=l2)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练习:1、如图9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寻找支点2rrFGO动滑轮实质:动力臂是

4、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2、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用拉力匀速提起50牛的物体,不计滑轮及绳重和摩擦,拉力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重100牛,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滑动,拉力F甲=牛,F乙=牛请您帮忙抓住,我到楼上接袋子。救命!啊?你怎么上来了!好的,唉,唉唉.......?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滑轮组:定滑轮和动

5、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滑轮及其应用1.定滑轮:(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2.动滑轮:(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课堂小结3、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2)省力情况: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1.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6、B.F2方向的拉力最小C.F3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2.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下图中分别是什么滑轮?思考与练习4、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5、如图,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来,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将它们连接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