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

ID:57066695

大小:54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7-30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新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猜猜他是谁?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赏析文中写景的句子,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学指导: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

2、停顿、读出节奏。(一)找生字、读准音解()衣藻荇(  )遂(  )至未寝(  )柏()藻()荇jiěxìngsuìqǐnbǎizǎo(二)朗读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课文。解释红色的字寻张怀民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寻找高兴地想……的人于是共同散步睡觉交错纵横原来是只是罢了翻译:月

3、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学指导三:三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为什么要寻张怀民?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

4、么特点?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二字如何理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与苏轼对话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一是因为月色很美。二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为什么要寻张怀民?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

5、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共同赏月的人应当是志同道合之人,有着高雅志趣,浩然正气,心胸坦荡的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来与自己共同赏月的。)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宁可食无肉,

6、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清幽宁静的意境清新高雅的品格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

7、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二字如何理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其实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

8、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就像我们在文中所看到的一样,他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