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

ID:57129860

大小:523.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8-03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玻璃棒B.烧杯C.温度计D.环形玻璃搅拌棒【答案】A【解析】【详解】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一定需要用到烧杯、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一定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是用

2、于:在过滤等情况下转移液体的导流、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的搅拌、对液体和固体的转移、引发反应(如引燃红磷)、使热量均匀散开等;答案选A。2.下列说法或表示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B.C(金刚石,s)=C(石墨,s)△H=-1.19kJ·mol-1,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含1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为57.3kJD.在101kPa下,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H2O(l)△H=-285.8kJ·mol-1

3、【答案】C【解析】【详解】A.气体能量高,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的热量较多,A项正确;B.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正确;C.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7.3kJ,浓硫酸溶于水,C项错误;-20-D.燃烧热指的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285.8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H2O(l)△H=-285.8kJ·mol-1,D项正确;答案选C。3.下列有关电解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②电

4、解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①电解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正确;②因为电解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错误;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移动,在两个电极上得失电子,发生

5、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导电只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不存在电子得失没有新物质产生,是一种物理过程,故正确;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此时电源提供电能,把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转变成现实,故正确;⑤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过程,发生了电子的转移,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①③④⑤,故D正确;故答案选D。4.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金属设备和金属材料因腐蚀而报废,下列关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说法错误的是()A.海边的铁制品易形成电化学腐蚀而生锈B.高架电线杆将锌与钢铁相连构成以铁为负极的原电池来防腐C.金属

6、表面喷漆可以大大减缓或避免发生腐蚀D.水库的铁闸门采用的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来防止腐蚀【答案】B【解析】【详解】A.海边潮湿-20-空气形成电解质溶液,铁制品为铁合金,易形成电化学腐蚀而生锈,故A正确;B.高架电线杆将锌与钢铁相连构成以锌为负极的原电池来防止钢铁腐,故B错误;C.金属表面喷漆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蒸气,大大减缓或避免发生腐蚀,故C正确;D.将水库的铁闸门连接在电源的负极,向铁闸门提供电子,防止铁失电子变成亚铁离子,采用的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来防止腐蚀,故D正确;答案选B。5.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R(g)△H

7、=—Q1kJ/mol,②2R(g)+N(g)2T(g)△H=—Q2kJ/mol.Q1、Q2、Q3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R(g)的能量总和大于1molM(s)与1molN(g)的能量总和B.将2molR(g)与1molN(g)在该条件下反应,可以放出热量Q2kJC.当1molM(s)完全转化为T(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D.M(g)+N(g)R(g)△H=—Q3kJ/mol,则Q3>Q1【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焓变为负值,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1molR(g)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

8、M(s)与1molN(g)的能量总和,选项A错误;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2molR(g)与1mol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2kJ,选项B错误;C、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