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

ID:57469644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23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_第1页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_第2页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_第3页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10 动物与能量丨冀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与能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动物与能量》是学生在学习植物与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动物与能量的知识,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提出有关能量的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猜想、收集信息得出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整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描述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动物活动离不开能量。动物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食物获得的,动物在获得食物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复杂的食物链。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找出动物的能量来源,并能了解能量按照食物链的顺序逐级单项的传递和转化。第二部分通过“结网游戏”的方式,更加形象理解各种生物往往是

2、许多食物链的组成部分,能量在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网中的传递,假设食物链中如缺少或增加了某种生物,能量与物质的传递将受到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玩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到整个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二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及食物网的概念3、了解食物链中某一生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三、教学重点认识食物链的概念四、教学难点根据图片写出各个生物所组成的不同的食物链五、教学方法:为了讲清重难点,我采用谈话法 讨论法观察法引导探究法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顺序教学,

3、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个概念。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图片、视频。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制作标有动物名称的佩戴头饰。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创设了问题情景“早晨上学之前家长为你们做不同的早餐来满足你们身体的能量”“我们为什么要快到中午时肚子会咕咕叫呢?”分析原因后提出疑问“动物的活动需不需要能量?”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2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首先我安排学生观看图片,(各种动植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包括:飞翔的,攀爬的,捕食的,生长的等)

4、3、然后我创设了问题“这些动物的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使学生了解动物从各自的食物中获得了能量,接着让学生自己说出图片中各种生物“谁被谁吃?的关系,教师总结写出串连式子,再用椭圆形圈出各个环节,观察它的形状与生活中哪个事物相似,为引出食物链的定义做铺垫,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并观察式子中各生物的位置总结规律,讲解能量在食物链中又是怎样流动的,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巩固新知:对于食物链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这就要考察学生对知识是否能应用,在这一环节我出示(多种庄稼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食

5、物关系---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试着说出植物跟不同的动物所组成多条食物链,目的训练学生看—想—说的能力,然后用小麦做食物链的开头,让学生分组展示所写出的不同的食物链,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展示训练学生写的能力。5、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灵魂,要突出学生为主体,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的是小组合作结网游戏,在玩结网游戏时,十人一组,头戴不同的头饰,孩子们很自然地进行了大胆地创设: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之中。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快速合作的能力,充分体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7、板书设计:动物与能量1、食物链: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

6、的关系庄稼→蝗虫→青蛙→蛇→鹰2、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叫做食物网8、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动物与能量的关系,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因此,教学过程要生动有趣,易学易记。(2)在寻找能量的来源的时候以及讲解食物链的环节,采用图片链接起来的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更加形象地具体含义,理解能量的来源,找出食物链规律,并能看图写出更多的食物链。(3)在结网游戏环节,鼓励学生多找出食物链,看到所组成的网状的样子使学生加深理解食物网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