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

ID:57602069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8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1页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2页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3页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4页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 参赛 新 优质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优质文档第二节血管和心脏参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教学重点: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教具准备: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板书:一、血管和心脏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

2、,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归纳:“青筋”就是静脉5优质文档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1-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板书:毛细血管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

3、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投影:填表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板书:心脏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展示:心脏模型-2-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5优质文档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

4、片)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体验:结合猪心脏,感受血液如何进出心脏小结:本课内容:血管和心脏探究:某人手臂不慎划破,血液不断流出,根据血液的颜色和流速,判断伤及何种血管?如何采取急救措施?-3-第二课时体验:请同学坐好,用自己的右手按在自己胸部偏左侧,感觉心脏有节律的跳动引入: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5优质文档板书:二、心率和脉搏实践:学生4人一组,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记录每分钟心跳动次数介绍:成年人静息时的心率一般为75次/分,婴幼儿心率一般较快,只有心率在60-100次/分范

5、围内都正常。体验:“切脉”感受动脉的搏动实践:学生4人一组,手放在桡动脉处,记录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说明: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脉搏讨论:每人比较两次测出的数据是否一致?讲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当人的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这就是“切脉”为何能诊断病的原因.素养教育: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用“切脉”诊断疾病。探究:组织学生原地运动十分钟,立刻测自己的心率,并每隔一分钟测一次,记录数据,直至与没运动前数据一致为止。指导:将测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来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归纳:恢复期是指心率由运动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所用

6、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弱。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平静状态下高?5优质文档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心率和脉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运动对心率的影响。作业:完成《生物实验报告册》上本节的内容。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