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pdf

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pdf

ID:57743046

大小:15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pdf_第1页
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分析李良峰(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滩海开发公司,天津300280)摘要:为了深入认识沉积物源的方向,本文通过岩屑组分特征、重矿物分布特征、zTR指数分析、稀土元素分配特征及沉积法分析、地震资料分析等,对竹山岗地区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物源方向为自工区西部向东的方向。关键词: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物源方向1研究区地质背景竹山岗油田位于丹灶坳陷,竹山岗鼻状构造带上,受西部竹山岗边缘断层与东部正断层夹持,与多条北东向和北西向次级断层相交,将鼻状构造分割成多个断块,竹山岗油田构造西高东低。研究区

2、水网、河流分布广泛,气候湿润,雨量充足,布三下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2物源方向分析2.1碎屑组分特征根据研究区岩石薄片资料分析,研究区布三下亚段储层碎屑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次之,碎屑颗粒含量较高,达到86.3%,其中石英、长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9%和19.4%。由于研究区范围较小碎屑组分特征分化不明显,表明该区物源方向较单一。在研究区由西向东的方向,石英含量逐渐增加,碎屑含量逐渐减少,表明搬运的距离越来越远,进而表明了物源的方向。2.2重矿物组合特征重矿物是指比重大干2.9(或2.86)的陆源碎屑矿物,如锆石、电气石、绿帘石、石榴石等。通常是母岩

3、中的副矿物,在沉积岩中含量少于1%,它在推断陆源区及母岩成份等方面有一定作用。重矿物组合特征对于了解母岩性质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它与物源区的气候和地形相关,根据重矿物的组合及其含量变化来判断物源方向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稳定型重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强,远离物源区其含量相对较高,反之,不稳定的重矿物在远离物源区含量较低。对本区重矿物资料进行统计,确定该区重矿物主要有锆石、电气石、赤铁褐矿、白钛矿、绿泥石、金红石等,在研究区由西向东,稳定矿物锆石,白钛矿的含量逐渐增加,表明物源方向是由西向东的近东西向方向。2.3ZTR指数分析ZTR指数是极稳定重矿物的含量,是

4、判别重矿物成熟度的指标。矿物的成熟度越高,距离物源区越远。本次研究了多口井的ZTR指数,得出了分布规律,矿物成熟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由此判断研究区沉积物源方向为近东西向。2.4稀土元素分配特征稀土元素在沉积岩中化学性质较稳定,且难溶,所以沉积物从物源区到沉积区的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较小,我们可利用稀土元素的这一特征来分析研究区物源。本区稀土元素包括镧(La)、铈(Ce)、镨(Pr)、钕(NO)、钐(Sm)、铕(Eu)、钆(Gd)、铽(n)、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14种。对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钻井样品的稀土元

5、素测试,发现镥(Lu)表现轻微负异常,对比工区西部大坑斜坡的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可以看出研究区与大坑斜坡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由此得出西部的大坑斜坡是研究区的物源。2.5沉积法分析研究区从下往上依次发育古近系莘庄组、布心组、西布组、花涌组地层。古近系莘庄组一布二段时期,水体较深,发育了大套的暗色泥岩,夹薄层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主要为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布三段一西部一段时期,水体逐渐变浅,物源供应比较充足,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比较发育,为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往上西部二段湖盆逐渐萎缩,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岩心资料分析

6、,研究区布三下亚段主要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分布范围较广,工区东部主要发育远砂坝微相。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部方向。2.6地震资料分析地震相分析中前积反射特征能够揭示古水流方向,前积的2017年05月化j哲理l37上倾方向一般指向物源,通过对本区地震资料的细化解释,见到了一些前积地震反射特征,由此来判断物源方向。3结语竹山岗地区布三下亚段沉积物源方向比较单一,主要存在一个物源供给区,为来自工区西部的大坑斜坡。通过对竹山岗地区沉积物源分析方法的比较,认为重矿物组合特征对区带级的物源体系比较适用;沉积法和地

7、震资料分析法受资料覆盖程度低的限制;稀土元素法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张立强.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物源方向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68—72.[2]张有平.百21井区夏子街组二段沉积物源方向及沉积相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4,(35):19-22.[3】李俊武,代延勇,李凤杰等.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J].沉积学报,2015,(33):87—91.[4]陈飞,樊太亮,高志前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与沉积体系分析[J

8、】.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30—134.(上接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