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

ID:57776977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_第1页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_第2页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_第3页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_第4页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摘要: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才会逐步培养和形成体育意识。作为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它是漫长而乂艰巨的。本文对高中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体育意识;高中体育;培养;创新一、重视体育教育功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仅仅是片曲地强调锻炼身体,重视的是一种训练化、专业化、成人化和格式化的教学方式。这种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和教育的忽视,使学生久而久之,开始厌倦体育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没有将

2、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出来。而高中是学生形成个性、发育身体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如何开展体育活动,不单单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在校期间的专业,同时也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直接的影响。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1.秉承育人育体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学校体育教学所必须坚持的。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健康为屮心,加强学生自身的锻炼,促进学牛的全面发展,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合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每一节体育课都能实现“育人、育心、育体”的冃的。1.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在“快乐体育”“

3、动作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对体育教育中的认知学习都非常重视。同时,针对学生人际交往、思维和学习动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促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牛体育技能的掌握,并了解体育的认知规律。从本学科的实际教学条件出发,合理借鉴外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对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完善和改造。3•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竞技体育项目构成了体育教材的主耍内容。各项目运动一般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较大的难度。教材在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方血,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4、,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而这种教材内容存在重复、过于技术化的缺点,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新颖,形式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项目,发展对体育的兴趣。三、加大体育意识的培养1・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拓宽学生体育知识面高中体育教学应秉承终身体育的观念,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自身体育运动的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它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尤为重耍,它可使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明确认知,进而在高中阶段,能够为终身体育奠定牢固的根基,对终

5、身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应保证体育的课时,具体、深入、透彻地讲解体育课教材的内容,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体育知识,在对体育知识面拓宽的同时,培养体育意识,并且能够终身受益。2•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高尚的体育情操,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应提供灵活多样的体育形式和体育途径,为学牛•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督促和引导学生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赋予学生接受体育的能力、知识、兴趣。3•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

6、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形成。与一般参与形式不同的是,体育竞赛的参与是身体素质、战术、技术的较量和抗衡,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同时也是意志、耐性、韧性的较量。参与者在参加各种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会竭尽所能。体育竞赛包括了非正式比赛和正式比赛,如体育知识的竞赛、运动会等,并不是仅仅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同时,它不局限于场地器材、时间的限制,有着较广的受益面和参与面。高中阶段作为人牛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体育教学屮,传授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7、学生体育意识是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基础。只有有效引导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促进学生人生意志、体能和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董晓春,王有庆,阎厚文•全血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教学新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李晋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