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

ID:57821221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本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注重能力培养。2、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3、题目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一、试题分析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本试卷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1

2、0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认识人民币、位置和图形的拼组、认识钟面、统计知识、解决问题显本领、数学推理等。  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5  《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给图形找规律接着画下去,从实物图中解决问题, 二、质量分析 (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该题正确率98%。有部分同学做错,原因

3、是太粗心,没有仔细地计算。(二)、判断对错 答题正确率很高,个别出错的还是粗心了。 (三)、正确填空。这一题出错的是钟表方面的问题和个别学生没有仔细审题造成的。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这题考查的是方位、钟表、统计问题,学生完成的很好。(五)解决问题这题掌握地都还比较好。 三、试卷不足:   时钟表,分针画的不准确,学生填起来有点模糊。 四、今后的教学思考  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5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各类考试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  关注

4、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

5、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购物的情景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5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6、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刘红梅2018.1.105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陶家

7、屯学校刘红梅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