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

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

ID:57825737

大小:18.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0

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_第1页
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_第2页
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规则意识的培养现代生活的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由此也间接导致了当今中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也一届不如一届。追根究底,恐怕还是源于规则意识的淡漠:不懂得何为规则,不懂得遵守规则,更不懂得破坏规则会造成什么恶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指学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习惯。为了促使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为我们的孩子建立一种规则意识势在必行。有心的老师都发现了,在学生进行一些自己组织的游戏或者

2、活动时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规则的,那怕是脾气很急躁的或者因为客观原因发挥失常的同学也不例外。能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遵守“游戏规则”的学生们,却为什么会有一部分不遵守班规校规?为什么总将学校和老师的三令五申置若罔闻?如果我们再从学生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首先,他们遵守的游戏规则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商量讨论定的。制定者是孩子自己。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是他们之间商讨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意见,会互相沟通商榷,直至大家都能接受。这些规则

3、不是任何教科书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由于孩子是自己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认可规则,因为这个规则的成型体现了孩子的成就感与参与感,从本质上体现了规则的公平与平等性。基于此,孩子有遵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其次,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后果?其实孩子们都知道,既然是规则,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则的约束力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孩子们肯定清楚,如果不按规则玩游戏,就会被淘汰出局,多次被淘汰出局,最后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没有人跟我玩”,被别人排斥在游戏之外,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惩

4、罚。从规则的制定者来看,只有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才能真正的切中他们的要害,才能为孩子遵守规则,从而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供前提,这也正好体现了“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普遍原则;从违反规则的后果来看,违反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而这种惩罚由于制定者本身对自己这个群体的了解,往往能切中要害,使得惩罚具有针对性。反思我们的许多规章制度,有多少是孩子们参与制定的?大都是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成人思维的角度,给孩子们制定了诸如“不能在楼道里追赶打闹”、“上课不能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禁止不假离校”等许多禁止性的规定,而学生只

5、是一个执行者,这种被动的执行带来的后果只能是一种潜在的逆反。如果我们能以以下的思维去尝试,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因为“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1、约束学生的规定,让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有一位心理教师在上“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时,就利用了这种方法:他不再先是告诉学生交友的原则是哪些,接着要求学生怎样按照此原则去做,而是先发给每人一个小纸条,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想交到的朋友”,然后在全班进行统计,结果是有几位学生成为多人“最好的朋友”,接着教师让大家找一找这些同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多同学的好朋友。通过大家的分析,在这

6、些同学身上找出了许多的优点,教师将学生找出的优点进行归类,就形成了“交友中要注意的原则”。虽然学生找的这些原则,可能不是十分科学或者不是十分完备,但却非常有效,就是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找出,而且有活生生的现实例子,学生容易接受,那当然就容易做到了。我将此方法进行迁移,用在班规的制定,也让学生每人写几条“你认为我们班同学应该做什么?”(鼓励性规则),“你认为我们班的同学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则),经过讨论、筛选、归纳确立到最后的执行。这样,以规则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又通过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

7、认识到规则、体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也是规则平等性的重要体现。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对学校的课间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那当然,作为学生不可能一次就能制定出比较规范完整的规则来,但问题是至少这是一种可执行的规则,是被执行者本身认可的规则,即使是不规范、不完整、不全面,也可能通过实践以后再让学生去补充、修正,这个过程又是一次教育的升华与提高,最终一定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规则。2、对于学生无法参与制定的规则,让规则得到学生的认同。比如优秀的老师经常在讲解规则时试着让学生推测这个规则最初制定的原因

8、,再引导他们从校方从老师的角度去反推,若我们遇见这种行为没有进行处罚意味着什么,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能接受这一规定并能理解老师和学校制定规则的初衷。比如一个学生因为早恋被取消成绩进步表彰资格,他愤愤不平,认为应该“一事归一事”,老师对他说:“你早恋的事闹得人尽皆知,很多同学都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