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

ID:57830455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_第1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_第2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_第3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阿司匹林;氯毗格雷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52-02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早阻止脑梗死进展,使脑梗死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显得格外重要。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对于不符合溶栓口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

2、[1]。阿司匹林己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屮的治疗,本文旨在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疗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8月一一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发病在72h内,经CT确诊的脑梗死患者72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48h内均呈现进行性加重,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关于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本次发病前已服用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2岁-78岁(62.4岁±9.3岁);合并高血

3、压24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9岁-77岁(60.5岁±7.5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1例。1.2方法对照组在发病24h内给予首剂325mg/d,次日起150mg/d,共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首剂150mg/d,次日起75mg/d,共2周。两组其他治疗相似,如减轻脑水肿、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治疗,对有合并症者给予相应处理。1.3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定[2]采用全国第四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0分-15

4、分为轻度功能缺失,16分-30分为中度功能缺失,31分-45分为重度功能缺失。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病情进展比较治疗组病情达高峰时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皮肤瘀点1例,给予停用氯毗格雷,未行特殊处理。期间监测血常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酚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3讨论APCT是指脑缺血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病情进展,神经功能进行恶化,从而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发生率占脑樓死的16%-46%[2],严

5、重危害患者预后。迄今为止,APCI仍然缺乏有效的特殊疗法,在缺血超早期及时再通血管,迅速重建血液循环,可與尽快恢复神经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是溶栓治疗,但因受到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临床绝大多数患者无溶栓治疗的机会。冃前常用较多的是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达到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阻断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48h内服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3]。氯毗格雷则主要通过与血小

6、板膜表而二磷酸腺昔(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IIb/III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考虑我国国情,患者极少能在3h内赶到医院并完成相关检查,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只能采取其他实用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氯毗格雷治疗联合肠溶阿司匹林两者联合使用,在不同的途径阻断了血小板的聚集,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一个近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邙可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共用7d),能显著减少急性缺血性卒屮患者颅内动脉中的微栓子信号,从而阻止近期复发[4]。本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治

7、疗APCI患者,能缩短病情进程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毗格雷可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防止病情加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E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⑵BirschelP,EllulJ,

8、BarerD.Progressingstroke:Towardsaninternationallyagreeddefinition[J]・CerebrovascDis,2004,17:242-25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