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doc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doc

ID:57842846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31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1页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  先周备课计划(第9周)主备人:高秀斌 复备人:刘云一、    课时:3课时二、    教学目标:复习光的反射及折射部分,通过复习让学生会辨别光源,记住光研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记住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规律,并能通过这些规律完成光路图。三、    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路图;3、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四、    方法与措施:学案设计要合理,题目要典型,面要广,针对性要强,主要以巩固基础、侧重能力为主强化训练;加大落实力度,发挥学习小组

2、的作用。采取小循环、勤反馈的方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韵文娟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4月11地点物理实验室参加人员韵文娟、赵国芝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今年刚换新教材,教起来不熟悉,重难点不好把握2.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比较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3.提前认真到实验室做准备。主要内容: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

3、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

4、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初三物理集体备课记录(一)时间:第二周星期四下午地点:科技楼二楼物理实验室(一)主讲人:赵嫦娥与会人员:赵嫦娥周胜利姜小玲黄美贤内容:一.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由于本期只有大约十五周的学习时

5、间,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所以时间很紧,复习要安排紧凑些。前四周要完成复习到欧姆定律的教学任务。到期中考试要搞完第一轮复习。由赵嫦娥制定详细的周计划表。二.确定每次的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并落实每次集体备课的主题。由赵嫦娥制定详细的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计划详表。三.充分利用集体的作用,本组老师分工合作,自编电子版的教案。已由赵嫦娥做了详细安排。四.竞赛安排于三月十四号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举行初中奥赛初赛。初二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主持人赵国芝学科物理主题名称集体备课主题形式讨论时间3

6、月28地点物理实验室参加人员韵文娟、赵国芝缺席人员阶段教学工作总结主要存在问题:1.今年刚换新教材,教起来不熟悉,重难点不好把握。2.学生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对策及措施: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2.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主要内容:本次集体备课主要是关于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的备课研讨:教学设计中重难点的突破,课件、视频资源的最优化和共享,习题精选精编精练。本节内容以日常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并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

7、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同时对“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的教学时,不要使学生对亚里士多德产生片面的认识。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8、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