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

ID:57925677

大小:327.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6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_第1页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_第2页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_第3页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_第4页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辑释者按:我国自西汉之后已称菽为大豆。历代讲述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知识的著作,大约有三百种,其中凡与作物栽培有关的,大都谈到大豆。本文限于篇幅,只择其要者辑录下来,有的地方稍加注释,以飨同行读者。还须说明的是,有的古农书,如《农桑辑要》(元大司农司编纂,1287)、《农政全书》(明徐光启撰,1639)所载大豆内容,均系引自前人著作,本文限于篇幅,不予赘述。历代农书中的大豆董钻(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北京100081)《汜胜之书》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汜胜之书》是我国西汉(B.C.206—25)时代的三月榆荚时

2、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松软无坷垃),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增加播该书著者汜胜之是西汉农学家,他在汉成帝量)。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B.c.32一B.c.7)在位时曾任议郎,在陕西关中地区(豆瓣出土),不用深耕。种之上,土才令蔽豆指导农业生产,传授作物栽培技艺,在此基础耳。厚则折项,不能上达,屈于土中而死。上,经概括提高,撰写成《汜胜之书》。全书共18大豆须均而稀。篇,即:耕田、收种、浸种法、区田法(4篇为总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论)、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巢(音获豆之法,荚黑而茎苍

3、,辄(即)收无疑;其,大麻之雄株)、麻(雌株,籽可食)、瓜、瓠(音实将落,反失之。故日,豆熟于场(使之在打谷场,瓠瓜)、芋、桑和杂项(14篇为各论)。上成熟)。于场获豆,即青荚在上,黑荚在下。《汜胜之书》中共有两处谈及大豆。区种大豆法:坎(坑穴)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区田法”篇写道:尺,一亩得千--j\十坎。其坎成,取美粪一升,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临种沃之(播前浇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诸如在山陵、城镇附近、高水),坎三升水。坎内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危陡坡以及坍塌的城墙之上),皆可为区田。区田掌抑之,令种与

4、土相亲。一亩用种二升,用粪十不耕旁地,庶尽(尽量发挥)地力。凡区种大豆,二石八斗。豆生五六叶,锄之。旱者溉之,坎三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升水。丁夫一人,可治五亩。至秋收,一亩中十八十株。六石。“大豆第十”注释:汉代与当今度量衡单位对比如下: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①1汉尺等于今0.693市尺,即约23厘米;收稿日期:2013—12—20第一作者:董钻,男,教授,沈阳农业大学,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文化■镯②1汉亩约为今0.69亩,即约460平方米。品加工等诸多方面。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成书③石,古时读Sh6

5、,今读dhn,1汉石约相当于533—544年间。于今0.2石,即约20斤(10公斤)。著者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曾经任北魏高阳以“大豆”节中之面积与产量计算,汉时大豆的郡(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他“探捃经传,爰及歌种植密度相当于今I亩播种5568粒。若以出苗率为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此书。全书共十卷95十,亩株数当在5290株(80000株忪顷)。但是,九十二篇。卷二之第六篇专讲大豆,在小豆、麻“区种法”节称“一亩凡6480株”,折合今9390株/亩两篇中也涉及大豆,此外卷八中作还讲述了大豆(140850株/公顷)。加工知识。采用区种法的大豆

6、产量约为16石/1汉亩,约大豆第六相当于今232公斤/亩。即3480公斤/公顷。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种,及长梢、牛践之。春大豆,次植谷(早谷子)之后。二月中旬为《四民月令》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四民月令》是我国东汉(25—220)时的一部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岁宜晚月令书,书中涉及许多农事操作之事。该书著者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崔定(约103—170)是东汉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地不求熟。秋锋之地,即稿种(音n,稀疏点县)人。曾任议郎,做过五原、辽东两郡太守,后播)。地过熟者,苗茂而实少(土壤过于肥沃

7、,植来在当时首都洛阳经营一个庄园,他集四民(士、株繁茂结实却少)。农、工、商)于一身。把逐月应做之事,记录下收刈欲晚。此不零落,刈早损实。来,取名《四民月令》。书中有数个月份讲到物候必须耧下。种欲深故。豆性强,苗深则及泽与大豆,摘录如下。(接触土壤水分)。锋(趟地)、耩(音iihng,耧地)正月可作诸酱:上旬炒豆,中旬煮之。以各一。锄不过再。碎豆作末都(注:一种豆酱之名)。叶落尽,然后刈。叶不尽,则难治。刈讫则二月可粜(tiho,卖出)粟、黍、大小豆、麻连耕。大豆性炒(需水多),秋不耕则无泽也。子;收薪炭。种茭(作干饲料而种)者,用麦底。一亩用子

8、三月昏参伏(参星位置在某处时),桑葚三升。先漫散(撒播)讫,犁细浅田嚼(音l犁地赤,可种大豆,谓之上时。破土)而劳(耢)之。旱则萁坚(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