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导学案.doc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

ID:58030630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1页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2页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3页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4页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二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达标1、常识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A、七里之郭B、环而攻之而不胜D、池非不深也E、兵革非不坚利也C、空乏其身F、行拂乱其所为G、人恒过H、而后作3、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2)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佛士4、用课文原句回答。(1)一具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2)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2、(3)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6、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C、征于色,发于声色愈恭,礼愈至D、所以动心忍性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

3、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5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请你再举出两个这样的事例,古今人物均可,每个事例限一句话

4、表述。①②二、课内语段精读(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

5、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⑴兵革非不坚利也()⑵池非不深也()⑶委而去之()⑷多助之至()13、“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14、文章论述“战必胜”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B.凭借险要的地形,强大的武力。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D.依靠正确的战略战术。15、

6、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1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委而去之B、亲戚畔之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夫环而攻之17、“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同属“天时”、“地利”、“人和”中哪一范畴?这些条件不足依靠,作者主张什么方式“域民”、“固国”、“威天下”?18、君主须“得道”,百姓亦须“得道”;商人要掌握经商之道,学生在掌握学习之道。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遵循的“道”有哪些?(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7、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3)19、解释文中的词语。(1)所以:__________(2)恒过:__________(3)行:__________(4)喻:__________(5)入:__________

8、(6)忍:__________20、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A、舜发于畎亩之中B、管夷吾举于士C、征于色,发于声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21、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广故数言欲亡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C温故而知新D既克,公问其故22、作者在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