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

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

ID:50549005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0

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人和》导学案答案1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第一则。1、学生朗读课文划分节奏“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解释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③“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④“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⑤“固国”的“固”,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

2、动词,“使国巩固”。 ⑥“威天下”的“威”,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⑦“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 ⑧“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注音难(nàn)孝悌(tì) 惛(hūn)横逆(hèng)4写出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叛)其横逆由是也(犹)若夫君子所患则亡(无)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舜,人也;我,亦人也。(判断句)城非不高也。(判断句)凶年免于死亡。(状语后置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判断句)二·合作探究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

3、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低兵牢固,粮食比

4、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层,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 明确: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孟子说的“

5、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层绝非多余的闲笔。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5.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

6、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6.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

7、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学习第2则。思考下列问题⑴孟子认为应如何“存心”?明确:存心的方法有二:一是“以仁”,二是“以礼”,也就是时刻以“仁”“礼”约束自己。⑵孟子多次强调“君子必自反”,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孟子认为凡事应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与人比较。⑶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