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

ID:58074328

大小:1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0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_第1页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_第2页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_第3页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_第4页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低碳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低碳制造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友好型的制造业形态,是省委、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十二大产业之一。海南“十三五”期间,要坚持集约、集群、低碳、节能、园区化、高技术的发展方向,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新型网络化制造等低碳制造业。  海南低碳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重点扶持低碳海洋产业。发展低碳海洋渔业。一是发展低碳休闲渔业;二是发展海洋捕捞作业,加快建设西沙渔业补给基地,实现由近海捕捞为主向外海、远洋捕捞为主转变,实现捕捞、养殖、加工一体化;三是发展水产品加工与出口业,在重点港口组建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在

2、海口、三亚、临高新盈、儋州白马井等地建立冷冻加工基地。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一是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二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酶等“低碳+蓝色”生物产业新体系;三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加快实施海水淡化工程;四是发展海洋环保产业,发展海洋监测预警信息服务业、海洋环保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五是海洋服务业:建设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发展以海洋物流业、海洋信息业以及涉海金融保险业为代表的海洋服务业。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十三五”期间,要支持定安塔岭、海口桂林洋、中部绿色产业园、邦溪农产品产业园、儋州工业园等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建设,集中发展万宁槟榔加工产

3、业。大力支持椰树、椰岛、春光、南国等企业做大做强,将新兴绿色食品加工打造成全省的优势产业。  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光伏电池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光伏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微藻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推进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建设;推进沼气工程,加快培育生物质能源产业;积极推进海上风能,加快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研究利用。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一是发展高端特种玻璃、航空航天玻璃、功能陶瓷、非织造等新型材料;二是发展新型建材、塑料光纤等产业。  发展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创新原料药、新型化学制剂,和南药、黎药、海洋药物产品,以及物技术药物等

4、。  发展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以海马汽车、威特电气、金盘电气等企业为代表,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发展网络化制造业。以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为核心的琼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以三亚创意产业园、陵水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为核心的琼南创意产业基地为主导,将互联网与制造业各环节紧密协同,推行网络化制造的新模式,加快市场需求和制造业对接,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一是发展邮轮、游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低空飞行器、房车等具有科技密集、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的高端旅游装备;二是发展登山、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所需的旅游装备用品;三是打造集

5、创意、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旅游装备产业集群。  发展军民融合低碳制造业。海南省国防科技资源近年来发展迅猛,为形成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海南低碳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制定相关政策,形成低碳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金融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和科技政策,优化低碳制造业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资本从创新能力建设、技术改造和产业化、企业兼并重组等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支持,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完善主要低碳产业专项规划,各县市因地制宜地编制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的各项规划,突出重点产业区和专业集聚区的

6、产业定位,优先保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吸引重大低碳产业项目向功能区集中,促进产业空间集聚。  走科学发展道路。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澄迈老城开发区、海口高新区、海口保税区、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区、东方工业园区、临高金牌港开发区等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园区,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龙头、以节能环保为前提,走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的新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最大附加值。  提高企业转型效率。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产品精深加工度和附加值。加强企业战略性重组与结构性调整,以高技术、高附加

7、值产品开发为重点,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加快能源、冶金、有色、化工以及现代设备制造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完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和企业激励机制。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抢占低碳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低碳技术人才,建立低碳领域专家库;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创新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创新企业。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低碳制造业基础设施。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低碳产业准入制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对绿地、水系、生态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