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

ID:5825031

大小:30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2-13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_第1页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_第2页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_第3页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_第4页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搏呼吸骤停和心肺复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搏呼吸骤停及心肺复苏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心搏呼吸骤停——猝死的概念:一个人突然意外地出现心跳呼吸停止,临床上称其为猝死,它是最紧急的临床危象。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的区分临床死亡——是指一个病人在心跳呼吸停止后的4—6分钟之前的特定时段,此刻脑细胞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若行CPR(心肺复苏)有效的话;脑细胞缺氧可好转,功能可恢复,这就是说临床死亡是一个时段很短的相对死亡期,猝死属于临床死亡。它具有双向性,即可以通过有效的CPR逆转,使停止的心跳呼吸恢复,若CPR无效则可进入生物学死亡。生物学死亡——是指一个病人在呼

2、吸、心跳停止后的4—6分钟后,出现大脑严重损害,脑细胞功能不能恢复的,不可逆状态,这就是说生物学死亡是在临床死亡期结束而发生的一个不可逆的绝对死亡期,我们的神圣职责是一旦发现病人猝死要即刻迅速地就地抢救,正确而有效地实施CPR,尽可能使猝死逆转。心搏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心跳停止时间与临床随之出现的症状体征改变时间对应表:3"感头晕;10"—20"昏厥;30"—40"瞳孔散大;40"±抽搐;60“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min大脑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常温下各重要器官耐受缺氧时间极限:大脑:4'—6'小脑:10'—

3、15'延髓:20'—30'脊髓:45'心肌:30'肝细胞:1—2h临床诊断A.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室颤);主动脉夹层瘤;肺动脉栓塞。B.呼吸系统:气道梗阻(气管异物,喉炎)窒息性哮喘。C.神经系统: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D.内分泌系统: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E.电介质紊乱:严重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F.精神刺激:高度恐惧惊吓而死。G.各种急性严重中毒:一氧化碳、DDV、鼠药。H.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I.突发的灾难性意外事故:电击、溺水、自缢、严重创伤。一、病因学诊断——心搏呼吸骤停的常见

4、原因:二、临床诊疗技术中的意外事件。a.手术中麻醉意外;b.心包穿刺或胸穿刺;c.小脑延髓池穿刺;d.心导管检查;e.心血管造影;f.脑血管造影、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临床征象a.突然意识丧失——拍肩、呼叫无反应。b.大动脉搏动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消失。c.呼吸停止、紫绀。d.抽搐。e.大小便失禁。f.瞳孔散大。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时在诊断和紧急处理时易出现的不规行为:等待静听心音。等待心电图检查。等待静脉或动脉输血。规范化处理流程CPR(心肺复苏)与CPCR(心肺脑复苏):现代CPR(俗称起死回生术)的发展里

5、程,简要回顾:现代复苏术的奠基人及其复苏三大要素的创立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完成于六十年代始,1956年ZOLL提出体外电击除颤法试用患者获成功,1958年PETERSAFAR发明口对口通气法应用于临床,1960年William发明胸外心脏按压法,从此现代心肺复苏术的三大要素面世并应用于临床,形成了一个完整、简明、科学的心肺复苏的急救技术操作规范体系沿用至今。CPR的完整概念CPR技术是特指心搏呼吸骤停(猝死)后,现场急救人员对患者按特定的规范标准,分步实施的电击除颤、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其它相应的一系列抢救心搏和呼吸

6、骤停的急救技术操作的总称。我国CPR技术实施的现状分析:由于无国没有规范的急诊医学专业化培训,导致很多急诊急救技术不规范,虽然CPR技术是一项最易掌握,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实用急救术,但在我国能规范操作CPR的医护人员很少,CPR技术在群众中的合格操作普及率几乎是零。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参赛者发生猝死倒卧于地,遗憾的是现场竟无一人对其进行CPR,这种见死不会救的可悲场面,不应该再发生了!在美国公务员、学生、警察、社区居民都要接受CPR的规范化培训,医护人员每2年1次通过CPR专业考核合格后才能颁发执业医

7、师资格证行医。现代CPR技术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及其最新相关指南解读:实施CPR的时间窗与疗效比:时间就是生命,心搏与呼吸骤停亡,CPR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越晚则存活越低。4分钟内实施CPR者50%被救活,4分—6分钟内实施CPR者10%被救活,6分钟以上才实施CPR者仅4%被救活,10分钟以上才实施CPR者被救活的可能性很小。CPR的基本原理:抑头举颏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吹气改善缺氧的机制————心搏呼吸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和会厌也松弛后坠,使咽喉阻塞,抑头举颏法,可使舌根向上提起,解除咽喉阻塞,使气

8、道畅通,此时就能够顺利地向肺内吹气,由于吹入的气体量只要>800ml时,则进入患者肺内的氧气量可达到18%(正常时肺脏仅吸收吸入的20%的氧气,其余的80%的氧气按原样呼出),使处于早期委陷状态的肺脏扩张,恢复气体交换改善缺氧。胸外按压恢复血液循环的双泵机制:胸外按压形成血液循环的原理是胸泵(胸腔内的整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心脏泵血)和心泵(心脏直接受到压力产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