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

ID:58295586

大小:859.1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30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_第1页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_第2页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_第3页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_第4页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2卷第6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Vo1.52No.6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V.2013哈贝马斯的正义观与当代价值一兼论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异同冯颜利张朋光(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2.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思想家,他在与罗尔斯的辩争中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正义思想。与罗尔斯以“原初状态”为前提、以政治正义为本质、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正义理

2、论不同,哈贝马斯立足于理想的市民社会和生活世界之背景,以社会交往和主体间性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和论证了以“理想语境”为前提、以程序正义为本质、以“合法性”为核心内容的正义学说,期冀通过人们之间的理性商谈这种合理程序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鉴于我国社会目前亟需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对哈贝马斯正义理论的研究可为我国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建设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关键词哈贝马斯;罗尔斯;理想语境;程序正义;合法性对哈贝马斯的研究是学界聚焦的热点之一,但定的。而人们之间要想实现完美的对话、交流和协学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的交

3、往理论、合法性危商,进而在正义上达成共识,关键是要构造一种社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等问题上,专门系统研究会交往的“理想语境”。由于社会交往是以理解为其正义思想的较少,挖掘其正义思想对建设中国特目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活动,不同交往主体彼此之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更少,希望本文的间要达到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就必须熟练掌握和运探讨能够抛砖引玉。用语言,从而就必须了解语言的一般功用和规则。哈贝马斯的正义思想是在与罗尔斯的争论中于是,“理想语境”问题就演变成了“形式语用学”出场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位哲学大师激(或“普遍语用学”)问题。烈的思想

4、交锋,不仅把他们本人及其思想观点不断“形式语用学”的任务是揭示交往活动的前提推向争论的风口浪尖,促进了各自正义理论的进一条件。首先,就交往是人们之间的主体际活动而步发展和完善,而且为人们把握两人正义思想的异言,哈贝马斯先行规定了交往主体的“交往性资质”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深化了人们对正义内涵(communicativecompetences)。他认为,交往要达和本质的认识。因此,在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正义到理解,任何一个参与交往活动的人必须能够说出学说的比较中来把握其各自理论的精髓和特质,是某种可理解的东西,并确保自己能够被理解,这样我们应该

5、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可行方法。才能与他人(听者)达成相互理解或共识。为此,任何一个交往主体必须具有以下三种能力:1.选择陈一、“理想语境”:哈贝马斯正义思想的出场前提述语句的能力,以描述一个真实的事实,使听者能哈贝马斯正义思想出场的前提是“理想语境”,够分享他的知识;2.表示自己意向的能力,以表达而“理想语境”又是以他的主体问性和社会交往学自己的真实意图,使听者相信自己是真诚的;3.实说为理论基础的。在哈贝马斯看来,正义不是先天行言语行为的能力,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某种公认的、既定的和抽象的,而是后天的、选择的和具体的规范,使说者和听者在这种共同

6、的价值取向中达的,是由人们通过对话或理性商谈而达成的共识决成共识。④收稿日期2013-070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外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权与公正思想研究”(O9BKS037);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前沿问题”75其次,就交往和理解必须借助于语言而言,哈的三种语用学功能,话语应满足三种不同的“有效贝马斯又具体说明了语言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在性要求”:就语言的呈现事实之功能来说,它必须满他看来,语言的应用会将对象世界划分为几个不同足的有效性要求是陈述的“真实性”;就语言的建立的领域:一般而言,呈现在交往主体面前的首先是

7、合法人际关系之功能而言,它必须满足的有效性要一个外在自然的客观世界即“观察者”视角的世界,求是规范的“正确性”;就语言的表达主体内心意向它是由于第三人称语言的使用而区分出来的;其次之功能而言,它必须满足的有效性要求是“真诚是以你我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世界即“参与者”视性”。④由于所有语言都具有呈现事实、建立合法人角的世界,它是由于第二人称语言的使用而区分出际关系和表达意图的功能,因此,“真实性”、“正确来的;再者就是一个内在自然的主观世界即“主体性”和“真诚性”是所有话语行为都应满足的即普遍性”视角的世界,它是由于第一人称语言的使用而的“有效性要求

8、”。区分出来的。这些不同的世界同时又构成了语言但问题的关键是,判断这些话语“有效性要求”使用的本体论前提。这样,任何一种构成完好的言本身是否有效的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