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pdf

“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pdf

ID:58295792

大小:145.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1

“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pdf_第1页
“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述要,、、1991年4月23日至27日中国鲁迅研完会山东普迅研究会济南市文化局与曲阜师范“”。、、大学在曲卒联合举办普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部分高校的研完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集历史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学者于一,、,。:堂别开生面气氛融洽热烈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局面现将有关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鲁迅的批孔问题,“”J,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普迅批孔是一个不容回避也无须争论的事实已成为一种历义。,现象现在需要澄清的问题是鲁迅批的是真孔子还是假孔子了有的同志认真考证了孔子的言_,,、论特别是普迅沙及孔子的文字指出鲁迅从留日到逝世对

2、孔子的批判一直是尖锐猛烈。、.“”、“”的普迅批孔主要集中在孔子的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上孔子所阐释的礼仁是,。专制等级的象征在他那个时代就已经完成了,“”。持不同观点者认为鲁迅批的是假孔子即作为敲门砖的孔子偶象孔子作为历炎过渡,,“”,时期的人物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他的圣人偶象是后代权势者造成的从宋代理学“”。,到近代军阀都把孔子学说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工具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忧民意识从改“”,。,“造国民性的现实出发要反杭军阀就不能不打倒乳子招牌因此以鲁迅为旗手的打”。,“倒孔家店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孔教的统治由此出发有些同志进一步分析了鲁迅才比”,,孔的政治功利目的指出普迅并不是对孔子作全面

3、的学术评价也未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建。,”构起新的价值系统但如果从历史和文化两大价值范畴来考察比孔看作是历史把鲁迅勺,“”。价值范畴内的符号选择却可以对新文化运动的光驱者们的矫枉过正持认同态度(二)孔子对鲁迅的影响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会者并未因鲁迅珠时七而否认孔子对鲁迅的影响大部分同志,,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机制和基本特征认为孔学已成为民族文化不可_。,。分钊的一部分普迅生活在孔学的土攘里血管里已经流淌着孔子的血液而从社会历丈及。“”他们各自构造的文化世界里也可发现在两位伟人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孔子的孝”“”、、“”,’J涕与鲁迅孝母孔子草师重道与鲁迅的师生之谊

4、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与鲁迅“”,“”。,执着追求的过客精神等似乎表现为英雄所见略同有些同志采取比较方法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和以普迅为代表的现代文化的使命意识进行阐释探讨忧患意识自,,省与自审意识认为孔子与鲁迅都获得了必要的精神品格进入了重铸民族精神人格的新层。,“”,,次但鲁迅毕竟不同于孔子他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中获取了强烈的个性意识因此鲁,。“”“迅不但是孔学的批判者而且是孔子具有现代意义的创造性的承担者孔子讲礼以内”,“”。圣外王鲁迅则通过立人来救国(下转95页),、兵入关后建立的清王朝仍然是个封建大帝国它在文化思想学术文学领域对知识分子的控,,、制更加严密对新文化新文学因素的摧

5、残愈加厉害造成一种人人自畏万马齐暗的恐怖气。,、氛在这种封建大一统的强控制下和文字狱的残酷镇压下大动乱后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只能走上复古主义道路封建意识形态结构在异族统治下得到悔复和强固明中叶后在精神,。生产或文学艺术生产领域的新因素或被扼杀或在磐石下曲折地萌动“”。物极必反的辩证法常常导致新的探索和创造的开始晚明文学结构中孕育的新因,,素虽然在大动乱中和清王朝的高压下遭到严重摧残发展缓慢而艰难但是遭受浩劫的新。、、、、、、芽毕竟又一次顽强地萌发出来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渔金圣叹叶燮袁,,、、枚等大都是明中叶后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分别在小说戏曲诗文诸方面提出的美学,;见解和文学主

6、张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和创造意识在文学创作方面如《桃花、、、、,扇》《长生殿》《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无不蕴含着新的意识因,、,素和艺术因素特别是《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所体现出的悲剧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比之三言二拍《金瓶梅》在近代化的程度上又前进了一步不过可悲的是这,“”,些新因素总是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结合成新质的文学结构仍然囿于封建文学系统的。,,、、限制和禁锢之中从整体看清朝学术界充满了复古主义气氛文坛上的诗词散文作家:,,大都走上了复古主义道路写诗不是学唐就是学宋作词不是模南宋就是拟北宋写散文。,,,,学韩柳八大家总之他们的共同倾向是维护旧的文

7、学系统模拟旧制因袭前人不思改,,。,、革不求创新把中国文学引上一条拟古主义的死胡同特别散文方面清中叶后以方苞、,“”、、刘大概姚鼎等人形成了桐城派他们主张散文的正统必须以六经《论语》《孟子》,、,“”,等为根源道统传之于程朱并为散文制定一种僵化的古文义法致使桐城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股巨大的复古逆流和新萌芽成长的重要障碍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强大的外力敲开了清朝帝国封锁得紧紧的大门中国宗法,封建社会结构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