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基本特征.ppt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

ID:58560143

大小:13.28 MB

页数:109页

时间:2020-09-06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_第1页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_第2页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_第3页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_第4页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的基本特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病毒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病毒概述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理化性状第三节病毒培养和增殖第四节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第五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六节病毒的感染第七节病毒的分类第八节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一、病毒的含义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与其它生物的比较二、病毒区别与其他微生物的特征个体极其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缺乏独立代谢能力繁殖方式为依靠自身核酸复制大多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某些病毒可整合到宿主DNA上,引起潜伏感染某些病毒能够形成包涵体或引起细胞病变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长老石刻象

2、显示了小儿麻痹后遗症,这可能是病毒感染的第一个史载记录。三、病毒学的发展Smallpox(天花)EndemicinChinaby1000BCRabies(狂犬病)EndemicinEuropebyAD16-17关于植物病毒病害的记载荷兰郁金香杂色病(1576)牛痘接种防治天花---古代接种术(1796)1.对病毒的早期认识---利用疫苗对病毒病的防治发明了狂犬病疫苗(1885)提出了“Virus”和“Vaccination”之词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MartinusBeijerinick(1851-1931)证明

3、在经过可吸附细菌的琼脂扩散后,这种侵染物仍可导致烟草花叶病。他将此侵染物称为“侵染性活液”,并也采用了“Virus”一词。JohnEnders(1897-1985)1949年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获得脊髓灰质炎病毒,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AaronKlug(1926-)1962年提出了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柱状结构,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DavidBaltimore(1938-)1970年在提纯的罗斯肉瘤病毒粒子中发现了逆转录酶,证明遗传信息可以由RNA反向产生DNA。1975年获得诺贝尔奖。2.现代病毒学的发展历程MichaelJ.Bishop(

4、1936-)1976年发现正常细胞中存在罗斯肉瘤病毒致瘤基因的对应基因,1989年获诺贝尔奖。PhillipA.Sharp(1944---),1977年发现腺病毒基因组中存在基因剪切现象(genesplicing),1993年获诺贝尔奖。FredSanger(1918-)1977年建立了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对ΦX174噬菌体的单链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因此获得诺贝尔奖。Gallo&Montagnier1983年分离到一种与爱滋病有关的逆转录病毒。R.Beachy1986年利用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植物,获得抗TMV侵染的基因工程植株。这

5、一研究为抗病毒动植物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StanleyBPrusiner(1942-)发现朊病毒(Prions),1997年获诺贝尔奖。四、研究病毒的意义几乎能感染所有的细胞型生物,危害严重;了解病毒的特性,为疫苗的研制打下良好基础。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测量病毒的单位为nm,大小在20-300nm之间。病毒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弹状,痘病毒呈砖块状,噬菌体大多数呈蝌蚪状。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性状病毒子(Virion):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病毒颗粒。(一)病毒的结构组成核酸基因组和衣壳(capsid)。囊膜(envelo

6、pe):围绕核衣壳的一层包膜。纤突(spike):包膜突起,主要由糖蛋白组成。二、病毒的结构组成与特征病毒体结构模式纤突包膜核心衣壳壳粒核衣壳二、病毒的衣壳类型1、螺旋对称的病毒壳体2、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壳体3、复合对称的病毒壳体螺旋对称型廿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三、病毒的化学组成1、核酸1)种类:DNA、RNA存在形式:单链与双链;正链与负链,分节作用:携带全部遗传信息特点:有内含子、ORF可重叠2)表示病毒核酸大小的方法相对分子质量;碱基数3)病毒核酸的结构特征分段基因组;帽子和poly(A)尾巴结构;感染性核酸等。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功能:保

7、护核酸;与易感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良好的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2、蛋白质3.脂质病毒体的脂质主要存在于囊膜中,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系统。含脂质的病毒对乙醚或其它有机溶剂敏感,处理后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或感染性降低,而无囊膜病毒对乙醚有抵抗力。4.糖类病毒囊膜含有糖蛋白,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但糖分子与宿主细胞有关。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吸附)、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一、病毒培养的宿主系统1、动物第三节病毒的培养和增殖动物接种途径和方法1.皮内接种2.皮下接种3.肌肉接种4.静脉接种5.腹腔接种2、鸡胚接种不同病毒的接种途径痘病毒和疱疹病毒,

8、10~13日龄流感、新城疫、传支等,9~11日龄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等,6~8日龄正黏病毒和副黏病毒,10~11日龄病毒的收获绒毛尿囊膜接种尿囊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