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

ID:58786992

大小:36.3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9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_第1页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_第2页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_第3页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_第4页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教案:3.1等差数列(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3.1等差数列(一)教学目的: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会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是等差数列这一部分,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突出了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表示等差数列的各点都均匀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从几何上看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两

2、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和前n项和公式..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1.小明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yes,no,you,me,he5个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3000?)2.小芳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棒,她目前的单词量多达3000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5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她的单词量逐日递减,依次为:3000

3、,2995,2990,2985,⋯(问:多少天后她那3000个单词全部忘光?)从上面两例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①5,15,25,35,⋯和②3000,2995,2990,2980,⋯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误: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应指明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二、讲解新课: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

4、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⑵.对于数列{an},若an-a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第1页共6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或anam(nm)d】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a2a1d即:a2a1daad即:aada2d32321a4a3d即:a4a3da13d⋯⋯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na1(n1)d∴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

5、,便可求得其通项an如数列①1,2,3,4,5,6;an1(n1)1n(1≤n≤6)数列②10,8,6,4,2,⋯;an10(n1)(2)122n(n≥1)123411n数列③;,;,1,;an(n1)(n≥1)5555555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即:a1am(m1)d则:ana1(n1)d=am(m1)d(n1)dam(nm)daman即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d=mn如:aada2da3da4d54321三、例题讲解例1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⑵-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解:⑴

6、由a18,d58253n=20,得a208(201)(3)49⑵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54(n1)n第2页共6页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a20,an解法一:∵a510,a1231,则a14d10a12∴ana1(n1)d3n5a111d31d3a20a119d55解法二:∵a12a57d31107dd3∴a20a128d55ana12(n12)d3n5小结:第二通项公式anam(nm

7、)d例3将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输入计算器数列un中,设数列的第s项和第t项分别usut为us和ut,计算的值,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stusut解:通过计算发现的值恒等于公差st证明:设等差数列{un}的首项为u1,末项为un,公差为d,usu1(s1)d(1)utu1(t1)d(2)usut⑴-⑵得usut(st)ddst小结:①这就是第二通项公式的变形,②几何特征,直线的斜率例4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解:设an表示梯子自上而上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

8、件,可知:a1=33,a12=110,n=12∴a12a1(121)d,即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