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

ID:58916510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26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提升练(十六)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1.(2014·福建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

2、不同的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孔子观点的概括分析能力。第一问重点是概括,答题区域就在三个文段之中。由“民信之矣”可概括出取信于民,由“君子之德风”可概括出为政以德,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概括出讲究礼节。第二问重点是分析,同样是“问政”,对象不同,孔子的回答也不

3、同。可见孔子认为不同的人“为政”,有不同的要求。参考答案:(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即可得2分)(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出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答对其中任何两个即可得4分)附【译文】①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②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

4、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③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2.(2014·厦门模拟)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②孟子曰:“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

5、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离娄下》)【注】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答: 【解析】(1)第①段文字从“立”“达”两个方面来说明“己”和“人”的关系,第②段文字对比了“养”“弃”的不同结果,也说明了把“中”“才”推广扩大的必要性。(2)第①段文字是围绕“仁”来说的,第②段文字则包括“中道”“才能”两个方面,重点指明了“贤”人的责任和作用。答案:(1)要推己及人(或:要行恕道)。(2分,意思

6、对即可)(2)孔子的话的侧重点是,推己及人是行仁的方法。(2分)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是,贤能的人很有必要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或: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是贤能的人的道德责任)。(2分,意思对即可)附【译文】①孔子说:“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就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贴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啊。”②孟子说:“合乎中道的人要教育、熏陶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要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们都乐于有贤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合乎中道的人鄙弃不合乎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鄙弃没有

7、才能的人,那么贤能的人与不贤能的人之间的距离,就近得不能用寸来度量了。”3.(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①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②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③。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③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注】①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②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③彀:把弓拉满。(1)上面选段的言论,包含

8、对教育者的哪些要求?请简要说明。(3分)答: (2)作为受教育者,从上面选段的言论中可以得到哪些为学启示?请简要说明。(3分)答: 【解析】(1)第①段文字传达了教育要启发引导、抓住时机、注意难度等理念,第②段文字则强调“规矩”,即标准要严格执行,第③段文字则强调教育有很多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