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

ID:58942825

大小:85.6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17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_第1页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_第2页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_第3页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_第4页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试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10年河南省对口升学语文高考题及答案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卷一、选择题语文1-10(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龙盘虎据从谏如流循环往复陈词烂调B.一诺千金出奇不意粗犷豪放白壁无暇C.矫揉造作人情世故炙手可热纵横捭阖D.自园其说道貌岸然趋之若骛食不裹腹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味的作品来的。B.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疾病。C.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计划,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D.尽管这只是一次演练,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B.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C.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制造”这一广告做到全世界去了,就义正词严地说,世界各国人民离开“中国制造”日子就过不下去。D.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太深重了,他们对于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怀有强烈的感情,他们现在想要扬眉吐气有啥不好理解呢?4.作品、体裁、作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罗贯中B.《太阳礼赞》——诗歌——郭沫若C.《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D.《过秦论》——散文——贾谊5.古诗文背诵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B.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C.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6.下列对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通知就是把需要告诉有关单位和人员的事项,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公文。通知一般以“上行文”为主。B.感谢信属于致意、表态类的专用书信。C.海报的特点是醒目、信息传递快、制作简易。D.我国古代把一切文字著作通称为“书”,而“信”却是指送信的使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来老人家那天还谈了很多往事,可惜的是,湖南语对我还是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来深觉遗憾。B.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开始了远赴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旅程。C.对于饮食,当今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快餐,但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了多种疾病和严重发胖。D.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打击借口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设问B.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比拟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比喻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B.“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但是,“登上去!登上去!”的意志鼓舞着他们,也终于登上那巍峙的高处了。D.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外连衡而斗诸侯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二、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65题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61.文中加点的词语本来都是贬义词,作者却赋予它们新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具体谈谈它们的意思。(每空2分,共4分)咬文嚼字:锱铢必较:.. .62.给加点的字注音。(每空1分,共2分)没镞()锱铢必较()63.最后一句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联系上文谈谈“这种分别”指什么?(4分)64.选词填空并解释词义:“在表面上像只是文字的分量”(斟酌掂量)此横线上应填入,(1分)意思是。(2分)“改为‘终不能入’便觉”(黯然失色索然无味)此横线上应填入,(1分)意思是。(2分)65.《史记》的作者是我国时期的史学家。本文作者是我国著名家先生。(每空1分,共4分)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三、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6-68题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6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诚:私:刺:间:6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6分)皆以美于徐公。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8.本文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又称《》,这是一部体的先秦历史文献,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讽”的意思是。(每空1分,共4分)邹忌的巧妙之处在于:。(2分)四、作文(40分)6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这一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怎么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荣。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如果她当初填“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心。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但是,他们不那样写,非要填写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细细想来,特长就是我们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技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我们平时不善于发现,或者不能够正视罢了。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以“认识自己的特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C2.D3.D4.A5.C6.A7.B8.D9.C10.B二、现代文阅读(24分).. .61.原意是指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却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原意是对极微小的数量也要计较,在文中指对语言文字仔细推敲和锤炼。(每空2分,共4分)说明:能联系原文解释,意思对即可。62.zú(1分)zī(1分)63.文字是好是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4分)说明:两层意思各2分,意思对即可。64.斟酌(1分)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2分)索然无味(1分)形容文章内容空洞,文字枯燥(2分)65.西汉司马迁美学朱光潜(每空1分,共4分)文字和思想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4分)说明:答出文字与思想的关系2分,答出思想与感情的目标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言文阅读(16分)66.诚:确实、的确(1分)私:偏爱、袒护(1分)刺:指责、斥责(1分)间:间或、偶然(1分)67.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分)说明:“以”1分,介词结构后置1分。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2分)说明:“甚”1分,被动句1分。能在公众场所议论,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说明:“谤议”1分,“闻”的使动用法1分。.. .68.国策国别体刘向讽谏,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每空1分,共4分)以小见大,由近及远,从小事情引出大道理(2分)说明:答比喻论证也对。写作方法1分,作用1分。四、作文(40分)69.答案略说明:可参考以下五类评分标准批阅作文第一类(40~35分):题目具体鲜明;紧扣话题,内容充实;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表达流畅。第二类(34~28分):题目具体鲜明;内容具体,能扣住话题;主题较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表达基本流畅。第三类(27~20分):题目较切合话题;内容不太充实,但不跑题;主题不够鲜明;结构基本完整;表达不够流畅。第四类(19~11分):题目不合要求;内容较空洞;主题不鲜明;结构不完整;病句较多。第五类(10分以下):题目不合要求;内容完全脱离话题;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套作、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