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

ID:59000607

大小:2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16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_第1页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_第2页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_第3页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_第4页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数学闯关密练特训11-3推理与证明新人教A版(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3推理与证明闯关密练特训1.(文)(2012·江西理,6)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  )A.28         B.76C.123D.199[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了归纳推理能力,∵1+3=4,3+4=7,4+7=11,7+11=18,11+18=29,…,47+76=123,故选C.[点评] 解答本题时,可能因为分析不出右边数字与前两式的数字关系,从而无从下手,导致无法解题或错选,要注意训练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2、.(理)已知函数f(x)=sinx+ex+x2013,令f1(x)=f′(x),f2(x)=f1′(x),f3(x)=f2′(x),…,fn+1(x)=fn′(x),则f2014(x)=(  )A.sinx+ex       B.cosx+exC.-sinx+exD.-cosx+ex[答案] C[解析] f1(x)=f′(x)=cosx+ex+2013x2012,f2(x)=f1′(x)=-sinx+ex+2013×2012x2011,f3(x)=f2′(x)=-cosx+ex+2013×2012×2011x2010,

3、f4(x)=f3′(x)=sinx+ex+2013×2012×2011×2010x2009,由此可以看出,该函数前2项的和成周期性变化,周期T=4;而f2014(x)=f′2013(x),此时其最后一项的导数将变为0.故求f2014(x)的值,只需研究该函数前2项和的变化规律即可,于是,f2014(x)=f(2+4×503)(x)=-sinx+ex.2.(文)(2011·惠州模拟)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点P1(x1,y1)、P2(x2,y2)、P3(x3,y3)在抛物线上,且2x2=x1+x3,则

4、有(  )A.

5、FP1

6、+

7、FP2

8、=

9、FP3

10、B.

11、FP1

12、2+

13、FP2

14、2=

15、FP3

16、2C.2

17、FP2

18、=

19、FP1

20、+

21、FP3

22、D.

23、FP2

24、2=

25、FP1

26、·

27、FP3

28、[答案] C[解析] 如图所示,y2=2px的准线为x=-,P1A⊥l,P2B⊥l,P3C⊥l.由抛物线定义知:

29、P1F

30、=

31、P1A

32、=x1+,

33、P2F

34、=

35、P2B

36、=x2+,

37、P3F

38、=

39、P3C

40、=x3+,∴2

41、P2F

42、=2(x2+)=2x2+p,

43、P1F

44、+

45、P3F

46、=(x1+)+(x3+)=x1+x3+p.又∵2x2=x1+x3,∴2

47、FP2

48、

49、=

50、FP1

51、+

52、FP3

53、.(理)(2011·山东实验中学期末)具有性质:f=-f(x)的函数,我们称为满足“倒负”变换的函数,下列函数:①y=x-,②y=x+,③y=中满足“倒负”变换的函数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只有①[答案] C[解析] ①对于函数f(x)=x-,∵f=-x=-=-f(x),∴①是“倒负”变换的函数,排除B;②对于函数f(x)=x+有f=+x=f(x)不满足“倒负”变换,排除A;③,当01,∵f(x)=x,∴f=-=-x=-f(x);当x>1时,0<<1,∵f(x)=-,

54、∴f==-f(x);当x=1时,=1,∵f(x)=0,∴f=f(1)=0=-f(x),∴③是满足“倒负”变换的函数,故选C.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AB=a,CD=b(a>b).若EF∥AB,EF到CD与AB的距离之比为mn,则可推算出:EF=,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中,延长梯形两腰AD、BC相交于O点,设△OAB、△OCD的面积分别为S1、S2,EF∥AB,且EF到CD与AB的距离之比为mn,则△OEF的面积S0与S1、S2的关系是(  )A.S0=B.S0=C

55、.=D.=[答案] C[解析] 根据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4.(2011·咸阳市高考模拟考试)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如图,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的“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表达式是(  )①13=3+10;②25=9+16;③36=15+21;④49=18+31;⑤64=28+36.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②③[答案] C[解析] 这些“三角形

56、数”依次是1,3,6,10,15,21,28,36,45,…且“正方形数”是“三角形数”中相邻两数之和,很容易得到:15+21=36,28+36=64,只有③⑤是对的.5.设⊕是R上的一个运算,A是R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b∈A,有a⊕b∈A,则称A对运算⊕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