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

ID:59015830

大小:5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9-26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病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病机概念:*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又称“病理”。其着重研究疾病发生和人体产生病理反应的全过程及其规律。任何疾病的发生,与患病机体的正气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感邪的轻重、邪气所伤部位等密切相关。邪正斗争是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第一节发病原理发病即指疾病的发生(包括疾病的复发)。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的斗争,使人体的某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出现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或形态结构异常,或气血津液精的耗损与代谢失常,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并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劳动能力,便发生疾病。正气:泛指

2、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是产生生理机能、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的物质基础。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A、正胜邪却则不病B、邪胜正负则发病二、影响发病的因素1、气候变化2、地域特点3、生活、工作条件4、体质特点5、精神状态三、发病途径1、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皮毛、口鼻而入2、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病途径------(1)邪伤(2)正虚3、其他病因致病的发病途径-

3、-----肌肤、口鼻、直接损伤脏腑气血四、发病的形式1、感而即发,又称“卒发”或“顿发”A、新感外邪B、疫疠邪气致病C、情志骤变D、中毒E、急性外伤四、发病的形式2、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又称伏邪发病,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某些部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发病,如破伤风、狂犬病、艾滋病、以及中医的“伏气温病”。四、发病的形式3、徐发徐发,又称缓发,指徐缓发病。徐发是和感而即发相对而言的。疾病徐发与致病邪气的性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如外感病的湿邪致病。四、发病的形式4、继发继发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之上继发新的病

4、变。如肝病日久继发“肝癌”。四、发病的形式5、复发复发是指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1)、复发的特点:a、任何疾病的复发,应是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主要病理特征的重现。b、疾病的复发,大多较原病有所加重,且复发次数愈多,病情越复杂。C、疾病的复发大多与诱发因素有关。2、复发的因素a、食复b、劳复c、药复d、重感致复e、其他因素致复f、自复第二节基本病机基本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1、表邪入里传变规律:顺传:六经传变: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卫气营血传变:卫分—气分—营分—

5、血分。三焦传变:上焦—中焦—下焦逆传:伤寒直中三阴温病逆传营血2、里邪出表:病势减轻表现,向愈转化。(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念:实证—邪气盛实的病理反应,机体病理反应剧烈有余的证候。*虚证—正气虚损的病理反应,病理反应难以表现剧烈的证候。*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并在(2)虚实转化:由实转虚由虚转实(3)虚实真假: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正盛邪退,病势向愈2、邪盛正衰,病情恶化3、正虚邪恋4、邪去正虚二、阴阳失调(一)阴阳偏胜1、阳偏胜---实热证。

6、阳盛而阴未虚或虚损不甚。“阳盛则热”2、阴偏胜--实寒证。阴盛而阳未虚或虚损不甚。“阴盛则寒”(二)、阴阳偏衰1、阳偏衰——虚寒证。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阳虚则寒”2、阴偏衰——虚热证。阴气不足,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阴虚则热”(三)阴阳互损1、阴损及阳2、阳损及阴(四)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2、阳盛格阴(五)阴阳亡失1、亡阴2、亡阳汗四肢舌脉其它亡阴汗热味咸温和红干细数无力肌热、气粗、口渴,喜冷饮亡阳汗冷味淡厥冷白润脉微欲绝肢冷,气微,不渴,喜热饮亡阴与亡阳的鉴别*三、精气血津液的失常(一)精的失常1、精亏2、精淤三、精气血

7、津液的失常(二)气的失常:包括气不足和气的运动失常的病理状态。1、气不足:即气虚。2、气滞:受累主要脏器:肺、肝、脾、胃,气机郁滞不通畅。3、气逆:受累主要脏器,肺、胃、肝,脏腑气逆于上。3、气陷:受累主要脏器(脾)脏器下垂,气虚为主造成无力托举、升清。4、气闭:气机郁闭结聚于内。5、气脱:气不内守,逸脱体外。三、精气血津液的失常(三)血的失常1、血不足2、血液运行失常A、血瘀B、血行急迫C、出血三、精气血津液的失常(四)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三、精气血津液的失常(五)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1、精气亏损2、精血两亏3

8、、气滞血瘀4、气血两虚5、气不摄血6、气随血脱三、精气血津液的失常(五)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7、血随气逆8、津停液阻9、气随津脱10、津血两亏11、津亏血瘀12、血瘀水停四、内生五邪(一)风气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