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

ID:59145685

大小:2.06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_第1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_第2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_第3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铧强中学易航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续,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中,初步掌握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否还具有其他的作用?有何应用?这种作用有何特点?这都是第一节课留下的悬念,这种悬念在第二节课中给出了回答,两节课的内容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也正因为此,第二节中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两重性特点成为本节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长素的特点。【设计思路】在导入阶段,设计了学生的认识冲突,即通过第一节胚芽鞘向光性的学习,得到

2、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而生长素类似物却可以作为除草剂,杀灭双子叶杂草。这样形成了知识冲突,产生了可教点,顺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长素的作用和特点。依据生物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高效完成三维目标,在设计本课时将传承性课程的学习给予体验性课程学习中,即学生在分析资料、观看图片、描点画曲线、归纳总结这些活动中去探究生长素的作用、两重性的特点。本节中的难点“生长素两重性”的突破采用学生对具体的数据的分析、画图、归纳的方法,即利用图片将“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富贵竹生根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学生,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描绘

3、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和促进根生长的平均长度的关系,从探究中切实体会生长素两重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生长素两重性特点的理解,最后利用这种特点解释植物的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出现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理解生长素作用的特点3.能解释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析,锻炼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3.提高文字信息、图形、表格信息的转化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顶端优势和根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4、原因【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教学流程】一、通过冲突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观看图片以植物向光性为例,回顾“生长素的发现”中与本节相关知识,教师绘图引导学生回顾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归纳出生长素能促进生长的作用。再给出一幅图片展示的是生长素能够作为一种除草剂,杀灭双子叶杂草,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为何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后杂草不但不是生长得越快,反而还死亡了呢?另外,都喷洒了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为何玉米没死,而双子叶的杂草死了呢?二、问题探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对问题的猜测是:生长素对植物不止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可能还有抑制生长

5、的作用《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富贵竹生根的影响》教师简单呈现该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设置“清水”组。学生活动:将表格中的结果,绘制成更直观的坐标图。思考:哪段曲线所对应的浓度代表了促进作用,哪段曲线所对应的浓度代表了抑制作用?呈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坐标图,引导学生分析坐标曲线图:理解坐标图的三要素(识“标”、明“点”、析“线”)。对分析三要素一一举例学习,师生归纳B、C两点的含义,以及AB、BC、CD三段曲线的含义。教师再提出3个问题学生归纳得出3个结论:1、对于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和浓度有什么关系?一般来说

6、,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甚至可能杀死植物。2、D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的器官作用不同3、对于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根>芽>茎)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归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1、生长素作用特点——两重性表现在3个方面:略2、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会因浓度、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及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1)浓度:低-促进高-抑制过高-杀死(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

7、度为标准)2)器官:根>芽>茎侧芽>顶芽3)细胞: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4)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对“引课”中的问题作出解释)四、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实例现象一顶端优势1、教师归纳顶端优势的概念:略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原因:侧芽为何生长慢侧芽生长素的来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④侧芽与顶芽的敏感性不同学生归纳顶端优势的原因,教师再解释顶端优势可以作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的证据,如何解除顶端优势?3、顶端优势原因的验证实验验证:取两株长势相似的幼苗,一株保留顶芽,一株去除顶芽。保留顶芽的植株腋芽的生长被抑制,而去除顶芽的植株腋芽生长

8、。教材中只做了这两组实验,为了让这个实验更具说服力,还应该怎么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