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导学案.doc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

ID:59157215

大小:2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5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_第1页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_第2页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_第3页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和反应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学案【学习要求】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善溶液的酸碱性。3.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4.会分析处理数据,能根据PH判断溶液酸碱性,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本质2.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学案设计】一、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1.知识回顾:写出常用的酸和碱的化学式盐酸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硫酸氢氧化钠(俗称烧碱)2.生活点滴:①被蚊虫叮咬后,涂上肥皂水或牙膏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的痒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②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

2、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3.【实验探究1】盐酸和熟石灰发生反应了吗?友情提示:氢氧化钙(熟石灰)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实验步骤:向盛有约2g氢氧化钙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浓盐酸【问题组一】(1)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交流反思:4.【实验探究2】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等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石蕊试纸、pH试纸等。【问题组】(1)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你的猜想是什么?我的猜想:(2)试试看,能否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我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5.

3、【实验探究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完成课本P124——活动天地。【知识拓展】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动画展示【形成知识】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和组成的化合物,成为盐。3.盐酸中的离子是: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是:和4.酸+碱——盐+水的反应,叫做,其实质是:二.中和反应的应用【化学与社会】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缓解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症状:2、用熟石灰处理化工厂排放的含有硫酸的污水:【化学与环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废液倒入废液缸,实验教师将所有的废

4、液收集起来后发现呈红色,这些废液能不能直接排放?你怎样帮助实验老师处理废液?【本节小结】学完本课题后,你又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有何感想?【随堂练习】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a(OH)2+CO2=CaCO3↓+H2OB.2NaOH+H2SO4=Na2SO4+2H2OC.CuO+H2SO4=CuSO4+H2OD.CaCO3+2HCl=CaCl2+H2O+CO2↑2.下表列出了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pH39710(1)上述物质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是?(2)蜜蜂的刺是酸性的,若被蜜蜂蜇了应该用上述物质中的()涂在受伤处;而黄蜂的刺是碱性的,若被黄蜂蜇了应该用

5、上述物质中的()涂在受伤处。3.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碱性。符合北方土壤冲洗过程中的碱性变化曲线的是()4.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A、B两个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1)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废液中的成分,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废液来源检测方法与结果推断废液成分(填物质化学式,酚酞和水不填)A班观察废液呈无色,测pH=2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B班观察废液呈红色废

6、液中没有_____,含有__________(2)据悉,目前我市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A班的废液若直接排放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你建议如何处理这些废液?5.某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来做酸碱中和实验,他们都取用20g20%的NaOH溶液与15%的稀盐酸(ρ=1.0g/mL)中和,操作如下:第一步:取一个烧杯,向其中倒入20g20%的NaOH溶液;第二步:向上述烧杯中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第三步:用胶头滴管滴加15%的稀盐酸,并记录其体积直至红色消失为止。实验结束后,三组同学所用稀盐酸体积如下表: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数据(mL)

7、24.32628.5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上述那一组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