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

ID:59190280

大小:171.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9-26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规范学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规范学习内容提要:规范学习。纪律形成与教育。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品德的发展。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一、规范学习规范是对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规定。在学校教育中,规范主要表现为纪律、态度和品德。纪律是外显的行为规范。态度和品德是个体内化了的规范,往往以个体的观念系统和道德品质加以表现。规范学习是学生获得一定的规范认识,并努力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其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起内部的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规范学习既包含认知性内容的学习,又包含情感性内容的学习和行为性内容的学习。1、特点及心理过程(1)特点是一种让学生“做人”的学习。A、情感性。情感

2、是规范学习的本质特征。B、约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受动性相结合的体现。C、延迟性。(2)心理过程A、依从阶段。B、认同阶段。C、内化阶段。3、影响因素A、规范本身的特点。B、学生的交往需要。C、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D、外部反馈。二、纪律形成与教育纪律就是一定的集体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订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则。课堂纪律是指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A、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而制订的,是正常教育秩序所必需的,主要指向集体生活和活动的领域。B、纪律以规范和规则的形式存在,是对学生的外在约束。纪律的终极目的是从他律到自律

3、,从外在约束到自我控制,而不是对他人进行压制或管制。C、规范和规则的获得不是强制和奴化的结果。D、纪律不是教师的一相情愿,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可以质疑、讨论和修改的。1、纪律的类型(1)按照纪律形成的角度划分(4类)教师促成的纪律(班级行为规范)。集体促成的纪律(群体行为规范)。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管理的终极目的)。任务促成的纪律(自律)。(2)按照纪律实施的角度划分(3类)专制型纪律,放纵型纪律,健康型纪律。2、纪律的功能(奥苏贝尔)A、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儿童需要学习某种社会文化所认可的行为标准。B、个性正常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儿童获得自立、自控、可靠等心理特

4、质并训练儿童的挫折容忍力。C、道德标准内化的需要。可促使正确道德观的形成。D、儿童获得安全感的需要。3、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学生纪律性水平高的表现,其成分包括纪律认识、纪律态度、纪律意志和纪律习惯。自觉纪律从态度上讲有三个特点:自愿遵守,主动执行,积极维护。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从外部纪律要求强制性遵守转化为内心需要,再转化为纪律习惯的过程。自觉纪律的特点:对纪律出自内心需要而自然遵守;无须外在监督;习惯性遵守;在遵守纪律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作出意志努力去克服;积极维护纪律的执行,能与破坏纪律的表现进行斗争。4、纪律形成的内在冲突(1)外在纪律规范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矛

5、盾。学生理解纪律的四种水平:具体性理解;知识性理解;认同性理解;内化性理解。(2)纪律认识与纪律态度之间的矛盾。(3)遵守纪律与个人动机之间的矛盾。(4)遵守纪律与辨别能力低之间的矛盾。(5)遵守纪律与不良行为习惯之间的矛盾。5、良好纪律的形成与培养策略(1)情境化策略:重视外部教育力量的运用情境化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从纪律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出发,就是选择相应的社会或自然界的典型事例,创设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教育场景。这种人为的优化环境,具有“认知与情感、行为的统一”和“运用基本事实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直接意义。(2)自我

6、建构策略:个体内部教育力量的运用纪律的自我建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自觉纪律得意形成和培养的过程。6、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基本策略(1)维护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学生能够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2)非言语线索(暗示信号)的利用。(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赞扬其他学生。(5)正确地进行惩罚。三、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是人对客观对象、现象是否符合主题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其实质是人对外部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四个特点:态度的对象性。态度的内在性

7、。态度的持久性。态度的概括性。1、态度的心理结构(ABC模式)(1)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于态度对象的情感取向,也就是态度对象是否满足人的情感需要而引起的主体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通常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2)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可能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倾向或行为的趋势,它构成态度的准备状态,表现为接近或回避、赞成或反对等倾向。行为意向并不等于行为本身,有行为意向也不等于一定会发生实际行为。(3)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的认识或评价,是态度得以形成的基础。往往通过赞成或反对的方式表现出来。2、态度形成的理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