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

ID:59199143

大小:20.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0-30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_第1页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次学习: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 学习时间:2014年11月5日地点:会议室主讲:杨志鹏主题: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

2、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

3、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需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4、。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  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容易

5、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

6、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另外,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的评价,评价最好能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原来答错的学生,要让其倾听后找出错因,更新回答。  二是讨论。通过检查,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教师就不需要在此着力,而应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自探”中巡视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

7、后发言的顺序,同时要注意好中差不同水平学生的相互搭配和成员的相对稳定。  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怕浪费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