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

ID:59206158

大小:31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0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_第1页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_第2页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_第3页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_第4页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线性连续定常系统模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学会在MATLAB中建立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方法。2.熟悉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的相互转换,学会用MATLAB实现系统的模型转换。3.掌握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对角线标准形变换和约当标准形变换,学会用MATLAB进行线性变换。二、实验原理1.由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设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只含有两两互异极点时的情况设可分解为:则若令状态变量为(),则因此,状态变量和输出满足以下关系: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为:(2)含有重极点时的情况例如可分解为:则若令状态变量为则,故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2.状态空间表达式转化为传递函数矩阵设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其中为n维状态变量,为r维输入变量,为m维输出变量,为维系统矩阵,为维输入矩阵,为维输出矩阵,为维前馈矩阵。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下:其中,表示传递函数矩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降幂排列的分母。3.对角线标准型变换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如果其系统矩阵A特征值两两互异,则必存在非奇异变换矩阵P,通过变换,可将原状态空间表达式转化为对角线标准型,满足,,

3、,非奇异变换矩阵P由矩阵A的特征向量()组成,即特征向量满足,其中4.约旦标准型变换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设其系统矩阵A具有m重特征值,其余为个两两互异特征值,并且在求解时只有一个独立特征向量(即特征值的几何重数为1),则必存在非奇异变换矩阵Q,通过变换,可将原状态空间表达式转化为约旦标准型,满足,,,非奇异变换矩阵Q由矩阵A的广义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组成,即其中,广义特征向量满足,特征向量满足()。5.MATLAB相关函数命令简介(1)传递函数模型tf()G=tf(num,den):返回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其中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

4、系数构成的行向量,为分母多项式系数构成的行向量,即系统传递函数为(2)零极点增益模型zpk()G=zpk(z,p,k):返回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中为传递函数的零点组成的行向量,为极点组成的行向量,k为系统增益,即系统传递函数为(3)状态空间模型ss()sys=ss(A,B,C,D):返回连续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其中A为系统矩阵,B为输入矩阵,C为输出矩阵,D为前馈矩阵,即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4)系统模型相互转换tf2ss()、zp2ss()、ssdata()[A,B,C,D]=tf2ss(num,den):将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

5、式;[A,B,C,D]=zp2ss(num,den):将零极点形式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A,B,C,D]=ssdata(sys):由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5)矩阵的对角线标准型eig()[V,D]=eig(A):返回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其中对角线矩阵D为A的对角线标准型,其对角线上元素为A的各个特征值,矩阵V的每一列均为A的特征向量,满足(6)矩阵的约旦标准型jordan()[V,J]=eig(A):返回矩阵的约旦标准型J和变换矩阵V,其中矩阵V的每一列均为A的(广义)特征向量,满足三、实验内容1.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数学模

6、型及其相互转换(1)已知某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试建立该系统的TF模型或ZPK模型;b.将给定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并验证所得状态空间表达式是否正确。(2)已知某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为a.试建立该系统的TF模型和ZPK模型;b.分别利用ss()函数、tf2ss()函数和zp2ss()函数将所给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并比较这3种方法生成状态空间表达式是否相同。若不相同,试分析其原因。(3)已知某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为,试利用MATLAB方法求解该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2.状态空间模型的线性变换及其标准型(1)已知某线性

7、连续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为,将此状态方程化为对角线标准型或约旦标准型。(2)已知某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某非奇异变换阵为,试确定经线性非奇异变换后的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并比较变换前后两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否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