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

ID:59235685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30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_第1页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_第2页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_第3页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_第4页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妙创设情景--提高教学有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妙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有效简阳市阳安中学()汪在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物理课应该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要求我们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但是,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有专家调查显示,物理课堂上听懂80%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在所有各科中倒数第二为37%,仅高于政治的35%;而课后能够做80%以上的作业的人数比例

2、物理最低,仅有23%。可见,物理课的教学效率低(课上听不懂);效果差(习题做不来);效益孬(科学素养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够提高物理课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形象的问题具体化,单一的教学多元化,解决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3、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学会思考,愿意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只有敢于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平凡中发现非凡,才是出类拔萃的人,多思有如神助!1、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史实或者故事来创设真实的情境比如,在讲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时候,要强调效果相同,就举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又比如,对加速度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是加速度减小速度在增大的过程,举了在银行存钱,第一月存1000元,第二月存900元,第三月存800元,……以此,虽然每月存钱减少但是总量在增加,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再比如,在讲机械波传播的是能量和形式,质

4、点不“随波逐流”时,就讲了“声波”。我讲话大家都能够听到我的声音,不管你在哪个位置听到的都是我的声音,没有变成你的声音说明波的实质没有变,空气这种传播声音的介质并没有跑到你耳朵里面堆积,说明质点没有移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道理。2、用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经验”创设矛盾的情境物理学是探究、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但是由于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局限,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这些错误的结论在生活中仍然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收集、整理出来,有意在教学中说明是错误的,将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对学生学习将事半功倍。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时,学生们对亚

5、里士多德的观点深信不疑,我提问:两个物体同时在空中同一地点释放,谁下落的快?学生的回答有“重的物体下落快”、“体积小的下落快”……我说:“都对又都不对”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对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确看见过这些现象。”请观察实验,将一只粉笔吊在一个吹大的气球下面与一只小粉笔头一起同时从相同高度释放,这两个物体谁重谁轻大家都清楚,谁下落的快也看明白了,从而否定了“重的物体下落快”,看来“体积小的下落快”正确了!?接着又把这个气球与一个篮球(气球体积小、质量也小)比较再做实验,结果当然也就否定了“体积小的下落快”,好像又是“重的物体下落快”

6、正确!?这个时候学生自己都觉得矛盾了。现在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有空气的阻力作用”,“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又将会是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尽量猜想,尽量感受,最后做毛钱管实验。一个一个的展示矛盾,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让学生感受越深,印象越深,达到“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境界。3、用身体感受、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创设物理就在身边的情境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我让每个学生都右手拿着一只笔去敲打左手掌,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左手疼”,然后又让学生放下笔,右手拍左手,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两只手都疼”从而引入力是相互作用的,这样的感受学生记忆

7、时刻,永远不会忘记。再比如,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给二个学生一组都准备了一根细线、一盒钩码、二个弹簧秤,让学生探索一根细线提重物和两根细线提重物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并逐渐改变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进行仔细研究,看拉力大小与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的关系了。4、用演示实验创设突破难点的情境在讲授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作用效果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米尺一端垫高构成斜面,上面放一个透明的塑料盒,然后把一个水气球(气球里面盛水)放在塑料盒内(要求水气球不要太大,放在盒内后不接触盒的上侧面)。要求学生观察米尺和水气球的形变。可以明显地

8、看出米尺被压弯了,水气球的底部和下侧部都被挤变平。由此可以得出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