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点与观赏视距.doc

观赏点与观赏视距.doc

ID:59321718

大小:1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5

观赏点与观赏视距.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观赏点与观赏视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赏点与观赏视距  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观赏视距适当与否与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很大。  1、在视距方面,当视距大于500米时,对景物可有模糊的形象;250—270米左右,可以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观音雕象的造型及识别花木的类别  2、在视域方面,垂直方向约为130°,水平方向约为160°。视域超过60°时,所见景物便模糊不清。以30°内所见景物能较清楚。而凝视点(聚精会神的细看)视角则要在1°左右。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经验视域值为:  1、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倍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

2、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由此可以推出对建筑的观赏,可分别在建筑物高度的1、2、3、4倍距离处,设空间场地布置视点,使在不同视距内对同一建筑收到移步换形的效果。  一般封闭广场中,如中心布置有纪念建筑时,该纪念建筑物的高度及广场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与广场直径之比宜为1:3—1:6,是较合适的视距。(景物视距,常因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处理,不能作硬性规定)  当用地较小,不能有适当的视距时,则应多注意景物细部处理,使在较短视距内,观赏细部的艺术

3、。有时在较短视距内,观察景物能获得高大的形象。  如:山峦峰石的布置堆叠,就要造成一个局促环境来观赏,方有高插云端的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