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

ID:59385336

大小:20.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2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学全套课件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资源包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案例:小威,男,12岁,智力约为6岁儿童,不讲究卫生,经常吐口水,爱骗人不讲实话,容易与人亲近,乐观开朗,有礼貌,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在未满足其需要时,就会又哭又闹。他的身高在班里不算最高,但力气很大,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对方不给就靠武力解决,老师一个眼神便乖乖听话。小威一直在特殊学校上学,未进过普通班就读。点评:分析认为,小威属于智力障碍儿童。这类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由于自身智力的缺陷,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各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比正常人要弱,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常常受到自己的情绪支配,难以按照道德标准

2、及行为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家长和学校教师如果能较早进行积极干预,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则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特殊儿童心理学,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章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案例:“盲人摸象”是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这个故事形容一个人看问题不全面。回到故事的本意,反映的是盲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存在的视觉感知上的缺陷。点评:

3、视觉障碍人士通过听、摸、闻等多种感官结合得出的信息可能还不如视力正常人随便看一眼得出的信息多。视觉上的受损是造成视觉障碍人士其他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但视觉上的损伤并不意味着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就一定比视觉正常儿童差。第三章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案例:天天,1995年9月出生,18个月时发现极重度听觉障碍。3岁时佩戴助听器并进入外地全托机构训练1年,父母每月探视1次。7岁时回家进入普通小学学习,但是由于听说能力不佳,和同学及家人沟通困难,性格较为孤僻易怒,对于母亲的督导关心产生抵触。9岁时,弟弟出生,是名正常儿童,原本父母唯一的关注被分散,母亲给予他的时间

4、也被弟弟分享,敏感的他变得更为暴躁,经常逃学、打架、和老师起冲突,被父母责备后更是认为命运对他不公平。11岁时,他开始憎恨母亲,多次争吵时都质问:“为什么把我生成个聋子,弟弟却是好的?”一次老师布置作文《妈妈》,他就写“我的妈妈是魔鬼”,还多次攻击母亲,并扬言要把弟弟扔掉或掐死,家人心惊胆战,束手无策。12岁时,他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觉和言语矫治训练。当他能和周围人进行自如的语言沟通时,他不再暴躁,变得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中学毕业后,他跟随父亲做生意,逐渐理解父母的苦心,他说:“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点评:本案例中的天天由于情绪情感发展不成熟,又由

5、于听觉障碍造成与父母和他人的沟通困难,情绪常处于冲动不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治疗后能够与周围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后,他变得不再暴躁,高级社会情感也初步发展,对妈妈的感情由憎恨变为了感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一般把低级的、简单的、较不稳定、冲动性强、比较外露、与生理联系比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绪。而把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称为情感。情绪在听障儿童的早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听障儿童因听觉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主要以情绪的外部表现作为交往的

6、工具,常常用表情、动作回答成人的问题。第四章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案例:某中度智障儿童,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王老师对其进行了为期6天的观察,观察时间定为上午第1、2节课,每天记录下这两节课内该生做小动作的次数(平均为10次)。在第6天观察结束后,王老师找该儿童谈话,并告诉他:如果每天上午做小动作的次数不超过4次,将得到一面小红旗;如果得到6面小红旗,则可以从老师这换得一张足球票(该生特别爱看足球比赛)。在这之后的一周时间内,该生做小动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每天大约2至3次,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点评:该案例中,王老师使用了观察记录法了解到该儿童的不良行为,随后采

7、用代币制法,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迟、变化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呈现出“低龄化”特点,即其心理发育年龄明显低于生理年龄,与正常的低年龄儿童相似。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干预的手段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医学干预有神经细胞修复疗法等。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认为:医学的终点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起点。因此,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干预,更多学者倾向于教育训练。第五章言语与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案例:冉冉,男,6岁,伴有构音障碍的中度弱智儿童。儿童家庭经济、教

8、育环境良好,主要由妈妈和保姆照顾,比较娇宠。冉冉19个月能站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