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原子说课.doc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

ID:5938851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30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_第1页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_第2页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_第3页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_第4页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与原子说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和原子(两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样容

2、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2.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

3、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三.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和原

4、子间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自学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品红溶液、水、烧杯、酚酞试液、浓氨水、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2.学生用具:、量筒、蒸馏水、、酒精、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身边的物质,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谈探究分子的存在与特点。【课前预习】1.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等构成的。从教材上的图片可知:苯是由构成

5、的,硅是由构成的。2.滴2滴红墨水到盛水的试管中,可看到           的现象,由此可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3.一滴水中约含1.67ⅹ1021个水分子,20滴水为1ml,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说明缘故设计意图:让学生厘清本节课重要知识,对分子有一个初步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着一些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微粒,请你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当人漫步在花园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呢?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

6、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分子和原子[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行在及其特点。[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实验]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

7、。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投影]展示图3-6及图3-7[说明]图3-6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图像鲜明地显示了苯分子的六元环结构。图3-7是中国

8、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