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

ID:59393878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9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_第1页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_第2页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_第3页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柴胡软胶囊注册申报资料7.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柴胡软胶囊第二部分药学研究资料资料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人:试验起止日期:2004年11月〜2005年9月试验单位:原始资料保存处:申报单位:资料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小柴胡软胶囊是在《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品种小柴胡颗粒的基础上进行改剂型的品种。其功能主治为: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协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小柴胡软胶囊是由柴胡、黄苓、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等七味药组成。本方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方中柴胡苦平,人

2、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苓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苓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人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党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本品依据小柴胡颗粒质量标准,增加了君药柴胡和

3、党参的鉴别项,使质量更可控和合理;因原工艺提取物料有一定的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入药,在实验过程还发现所得干浸膏由于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等,易吸湿,受热易软化,改成软胶囊后,较原剂型更能与其工艺相适应;软胶囊较颗粒剂的外观美观,患者更易接受。根据国家《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8的各项要求,对药学部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各项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一、生产工艺小柴胡软胶囊是参照原制剂小柴胡颗粒的制法,并结合软胶囊剂的特点进行研制的。原制剂小柴胡颗粒的制法为:“以上七味,柴胡、黄苓、党参

4、、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约900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C)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6份,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或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60°C)的药液,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取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400g(无蔗糖),

5、即得。”原制剂对于柴胡、黄苓、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工艺的加水量并未详述,本制剂以浸膏收率与黄苓甘的提取率和收率为指标,考察并补充了上述五味药提取水量的工艺参数。同时对半夏(姜制)、生姜二味药的渗漉工艺进行了验证,从而确定了关键的工艺参数。小柴胡软胶囊是在原制剂小柴胡颗粒的基础上作的改剂型新品种,故重点对制剂成型工艺作了系统的研究:依据软胶囊这一剂型的特定要求及物料的特性,内容物只能做成油的混悬液,确定药粉的粒度为120目粉;对混悬液的配比作了处方筛选,从而确定内容物的处方为:一处方干膏药粉分别加药用大豆

6、油354g、蜂蜡24g、司盘806.25g、吐温806.25g,规格为0.68g/粒,并且根据评审要求,对处方作了调整(详见资料12或15);对软胶囊壳的配比作了研究,确定了胶皮的组成为:明胶:甘油:水:二氧化钛:棕色素(100:50:100:0.3:0.05);此外,对粉碎、混合、干燥等工艺进行的系统研究,使本工艺的工业化生产中更具有可操作性。三批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得提取工艺及制剂处方工艺(详见资料12)稳定可靠。二、质量标准1、鉴别:原标准中仅对黄苓、甘草进行了薄层鉴别,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

7、根据药材的入药特点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增加了对君药柴胡及党参的薄层鉴别,从而使质量更可控和合理。2、检查: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L胶囊剂项下规定对成品进行检查,包括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和微生物限度等,结果均符合要求。3、含量测定:依然引用原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对黄苓节的含量进行了从新标定,并做了微调,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三、稳定性考察按照已完善的工艺试生产三批样品(批号:20050221>20050224、20050228),采用室温存放和恒温恒湿二种方式从2005年2月开始留样观察6个月,

8、并按质量标准正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按此工艺生产的成品在室温及加速条件下产品稳定、质量可控。通过初步稳定性试验,成品保质期暂定为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