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

ID:59403192

大小:8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28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_第1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_第2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_第3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_第4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己学堂2018年春-满分作文参考7.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N大岑SICHUANUNIVERSITY题0“己学”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专业医学技术类培养方案康复治疗学(听力学与言语康复方向)学生姓名左江兰学号2016141624157年级2016级指导教师麻尧宾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己学”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li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左江兰2016141624157[摘要]“己学”是麻尧宾先生所创立的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工夫即境界的新儒学学派。先生以“自我"为本体,综摄东西方之长而避两者之短,从宇宙本体逐步细致入微到现实当下的人伦社会

2、中来,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主题词]己学;为己之学;本体构造;现实意义目录1.绪论42.己学的组成:根底于儒家的为己精神,辅之以西方哲学42.1儒家的为己精神42.2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体思想:自我本体的实体就是自我本体...52.2.1以物为本52.2.2以理为本52.2.3以心为本63.己学的现实意义63.1己学的思想是解决文明冲突的最好办法63.2突破艮困的自我64.结语71.绪论何谓己学,即切己之学问,行而上学,关切自我及自我生存的问题。先生的己学核心在于“为己”,可以用“一己遍照”作以概括。中国早在孔孟之前,己经有了对“己”的关注,儒家也有“为己

3、之学”的概念,然而儒家中的自我认知从何而来的问题在传统儒学中较少涉及。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儒学再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诸多诉求,而己学中体西用,援西入儒,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让传统儒学在现代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时俱进。区区不才,私以为己学作为新儒学,其生命力强大,故私以己学的组成为主线,加之阐述其现实意义,妄能窥得己学含义之一两分。其间若有冒犯先生之处,还请见谅。2.己学的组成:根底于儒家的为己精神,辅之以西方哲学2.1儒家的为己精神“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便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出自《孟子.尽心上》),张载以气本论为前提强调物我一体,大程子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致”,传统儒家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都坚持“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为己精神,就在于确认一个“己”字。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

5、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所以传统儒学探讨怎样做人,怎样成就自我,解释这两个问题就是“为己之学”的意义所在。在儒家看来,学就是学做人。从伦理学或哲学的意义上看,成为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学的过程。因此,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与此同时,儒家认为自我修养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不为的问题,这就必须从自我做起。《论语》中有云: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仁以为己任”就是说这是做人的责任,完全是自己的事,只能靠自己去实现。儒家所坚持的为己,是自为,而不是他为。儒家把他们的学问称为“圣人之学”,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儒家学做人的

6、观念表明,通过个人努力,人类有可能变得“神圣”。学做人的圣人之学也就是为己之学,或者说学做人是为己之学的性质,而学道德或道德修养是为己之学的内容。2.2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体思想:自我本体的实体就是自我本体己学乃是以“一己遍照”为统摄,并吸纳自宋以来主理、主心、主物三系而建立起物、心、理三元的本体综合构造,其最为突出之处便是对本体的概念的延伸和突破。在这里,己就是本体,兼乎物质性与精神性。即自我是宇宙的本体,而世间万事万物又无不是自我的本体;这无数的自我的本体既然都能成其为本体,则万事万物从形貌、心性而言虽千差万别,究其本质却只是无穷大集合中的每一个一。2.2.1以

7、物为本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我们汉语体系中可用“物”字来替代,可叫做“物因”,即以物为本。“浙东学派”(历史上称其理论为“物本论”)提出“物之所在,道者在焉”(出自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说明物质是宇宙本原,第一性的存在。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2.2.2以理为本“形式因”可用“理”字加以对应,可叫做“理因”,即以理为本。朱子认为天理的“理”是宇宙本原,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理本论气在朱熹看来,理在天地之前就独立存在了,理既生育天地万物,乂主宰天地万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