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

ID:594219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上传者:U-3335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_第1页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_第2页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_第3页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_第4页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探析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需解决的问题。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一新型的教与学关系的构建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目前,它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一个热点问题。显然,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自主活动,通过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1)自主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6 (2)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去吸收、改造、加工新的客体,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3)创造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它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例如大胆、勇敢、自主性、明晰、自我认可等等,即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和创造性的人。2.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教与学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交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在被教,而学生在被教中,也同时在教。在探究师生”对话”和”双向互动”作用的过程中,笔者逐步形成了如下两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1)”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6 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回答)。接着,通过系列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上述中心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通过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2)”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大胆重新分配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各组小结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优化扩展,真正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最佳结合点的探讨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初中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6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6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3.思维能力的培养。6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心理素质的教育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参考文献[1]崔慧敏.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教学交流(下半月)[2]盛小东.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校长阅刊,2007,(12)[3]董书平.论初中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苑荟萃,2008,(18)[4]张俊红.素质教育与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研交流,2008,(4)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