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

ID:5942408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6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_第1页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_第2页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_第3页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发现,自主探索【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以'问题'为载体,引导探究、发展能力”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引导。【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问题设置问题解决模型理论的提出者波利亚曾说“由自己亲身实践、探索和发现的知识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在“以'问题'为载体,引导探究、发展能力”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若没有老师的“先入为主〃,

2、学生就会完全凭借自己的判断,思维方向四面八方,解题方法也就多种多样,产生发现的问题也就千奇百怪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紧紧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身心发展阶段特征,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路。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借助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O即将既定的数学知识或表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二度开发或知识创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传统刚性灌输和全盘托付的教学方式,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帮助

3、和引导学生展开这种再创造活动。例如: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本课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般特征的了解,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将这种探索性的内容学习交给学生自身来完成,教师只需要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地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的目的地就可以了。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像玩具、魔方、纸盒、糕点等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一个鲜明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拿出自身事先准备的模型,作总结说明,并

4、提示学生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空白,引导学生继续深探。乂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平均分》时,我借着给45位学生发新作业本这个契机,给班里同学有的发3本、有的发2本、有的发4本、有的发1本,引发一场“老师要分得公平”的呼声。我乘机问:“老师要怎样分才算公平?”引导学生思考出公平的原则:每人分得一样多一一其实这就是“平均分”的概念雏形了。紧接着乂问:“要怎样分才能做到每人一样多?”让学生发现:可以先给每个同学分1本,如果够就再发一本或者老师数一数,每4、5本分一叠,看可以分儿叠,那么每位同学就分儿本。学生在现实生活

5、的需要中,自发生成,儿乎是创造了“平均分”这-•概念,甚至为除法里的“两种分法”做了前期铺垫,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二、借助知识积累,提出问题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教育追求的则是将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培养成好奇、处处发问的质疑者。可见,学生会问比会答更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孩童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对既定的知识和法则进行质疑。例如:教学《循环小数认识》时,教师出示

6、三道准备题:45-0.125、0.56191.7、54+24后,以学生算得既对乂快为胜。学生兴致勃勃,不•会儿工夫,刷刷刷地完成了任务,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紧接着,教师乂出示20-11,学生斗志昂扬,感觉稳操胜券,可是过了好一会儿,有的还在埋头苦算,有的咬着笔头冥思苦想,有的皱着眉头满脸狐疑,有的学生就怯怯地说:“老师,20-11这道题除不尽,因为余数出现了2,反正怎么除都出现每隔一次都会有余数2,上面的商一直81、81、81的重复”这样,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以赛引疑,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三、通过自主尝

7、试,解决问题激励理论指出,个体的一切行为都基于动机的驭使上,而动机乂来源于外在的不断刺激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不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加油打气,以幻化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和热情。例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老师先出示例题,学生审题后确定列示为(6/7)这是第一次接触分数除以整数,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试着猜猜结果可能是多少,很顺利,基本能说出结果,然后乂进一步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踊跃思考,结果是异彩纷呈,有的学生这样写:(6/7)-2=3/7,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6

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3个;有的学生这样写:(6/7X7):(2X7)二,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7,就转化为整数除法;另外一个学生回答:干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数变成1,因为任何数除以1都得到它本身,这不是更容易吗?我马上让这位学生上黑板上来列出算式:(X):(2X)二X+1二,看!这不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吗?里面也蕴含了商不变规律的运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出示题为“求9、3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