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ID:59430608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5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1页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2页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3页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4页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这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的一个新突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实需要。当前,城乡发展还很不平衡,要缩短城乡差距,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就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县级市作为一个城乡衔接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上一级政府的统筹领导,正在使一个个原本“脏、舌L、差”现象十分严重的旧村落已经变成或正在逐步变成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生活设施初步配套化的生态文明新村。一、主要做法(-

2、)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做好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好县乡村、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和户主会、外出返乡人员座谈会,让广大群众了解到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决心;通过发放告知信和倡议书、开设电视专栏、编辑新农村专刊等形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政策和强力措施。同时,还通过开展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建设新农村,党员在行动”、青年志愿者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及中小学生“美化家园、爱我全南”征文等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出台政策扶持。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多制定系列优惠政策。财力支持方面,财政拿

3、出专项资金、省市驻县单位分成三类分别帮扶一定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农、林、水和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建设部门无偿为各乡镇小城镇、中心村及示范点进行规划设计,国土部门对利用老宅地、空闲地等建新房的免收一切规费,林业部门对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自产自用林木免征一切规费,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三是选准选好示范点。为保证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由群众自愿中报确定示范点的办法。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搞不搞,完全取决于群众的申报率和积极性,凡是群众积极性不高的,及时给予撤换,重新选点。(二)干群联姻,创建农村建设新模式。要有效地调动干部在新农村建

4、设中的作用,要求县级班子成员和乡镇党政负责人挂点抓好1个示范点的建设,直属单位分别挂点1个村,并要求各单位派出一名领导干部和二分之一的科级后备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县级领导督查制、现场调度制、专项督查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督查组,进行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督查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上至组织处理,以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心。同时,还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干部践行“三个代表”、体现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并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建立健全了!1!I项制度,即县级领导分片负责制、(三)科学规划,美化亮化农村新家园。

5、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盲目简单的建设问题,要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把规划设计摆在突出位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在规划过程中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规划意识。规定凡是没有经过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并根据荡然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各示范点的具体实际,重点推广了拆旧建新型、异地新建型和整治美化型等三种建设模式,有效杜绝了违规建房现象的发生。二是资源生态意识。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绿色家园”的发展目标,树立“绿色农村、绿色家园”的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突出环境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特别是在通村公路的改造规划中要求尽量避开良田,节约了大量的耕地。(四)加强引导,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6、。在新农村建设中,在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注重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产业群体,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农、林的生产效益。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做大做强蔬菜、林副产品等农、林主导产业。二是引导农民成立农、林产品协会,加强新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公民职业化工程”,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致富本领。二、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城乡差距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要全面利用这一契机,在上一级政府的正确策略指导下,努力使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同比大幅度增长,使农民收入尽快有一

7、定程度的增长。当前,随着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全省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正朝着村村通公路的方向发展,但农村的整体面貌变化不大,“脏乱差''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从“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着手,重点搞好“三改”(改水、改路、改厕),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同时着眼长远,规划小村镇为小城镇,科学划分居住区、休闲区,做到人畜分离,强调村镇的聚集效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为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